阿那亚游记

在海边,浪涛是宁静的。无穷无尽的涛声里蕴藏着一种跌宕起伏的安稳。大海在视野里向天边褪去,在与白色大雾相接处触碰其边界,那或许是想象的边界,生命却在其身后无法看清的混沌中无尽绵延。北方的海与南方不同,偏冷的天气、稀少的行人,赋予它更苍凉的氛围和更原始的气息。而涛声是她浑厚的鼻息。它的温和与宽厚吸引得一只只海鸟,贴着海面滑翔,它与浪涛的嬉戏却显得轻盈。

但泡沫是细腻的,她们在浪峰上一字排开,当浪涛拍岸时,便在沙滩上陆续凋谢,有的早一些、有的迟一些;但这并不是结局,因为后浪立刻赶上,又一轮谢幕行将到来。在这最柔和易碎的泡沫中却凝缩着某种永恒的信号,它同时又宣称自己为谎言。一,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全部。

在北京到北戴河的路上,裸露的村庄如土地的踝骨,将它斑驳的墙壁扎进土里。但我尚无法给阿那亚一个形容,只觉得它嵌在大地上,既合理,又荒谬——合理是因为它的应运而生、有求即应,它以独秀的方式带动了区域的勃兴。而荒谬却是沉默的必然。

六点的落日没有迟滞,它悄悄隐没在云后。你若凝神注视,云就缓缓下撤,在它最薄的地方,夕阳露出了幻影似的颜色,似一层轻薄的婚纱。其时,恰有北方的新娘在夕阳下拍照。一些孩子在远处堆着她们的沙城。

这些画面使我联想到《鹳鸟踟蹰》,因而平添了另一种美。

5.20

阿那亚社区内部与外面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跟朋友开玩笑说,好像从北方大农村进入了希腊城邦。阿那亚社区是相对独立、精心设置的一个空间。可以感受到其中浓厚的欧洲情调和理想主义色彩。当然,它同时也是矛盾的,一方面是中产阶层(包括很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自娱的场所,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商业宣传、更丰富的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进入。但在沙丘美术馆中,我尤能体验其中的矛盾:面对尖锐的当代艺术,不少观众直言不懂,他们很多并不是缺乏理解力,而是缺乏耐心与对话的意愿、渠道——当然,另一方很可能也并不在乎这个。大家各取所需、适可而止,也不失为一种应景的方式。

这个空间的出现,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前所未见的震撼。它让我领略了北方大海的柔和与开阔。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854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