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之严贡生(三)

上回说到严贡生回乡给弟弟奔丧,还要从自己的五个儿子中选择一个过继给弟弟。说起这兄弟俩,性格是截然不同。

严监生的名字叫严大育,所谓监生,是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不过取得这个资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祖先的勋劳资历,二是通过捐纳的方式,严家兄弟显然都是后一种,混入了“儒林”。

严监生的特点是“胆小有钱”,他的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却对自己格外吝啬。比如他自己曾说:“像我家还有几亩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可是他的哥哥是怎么生活的呢?他说:“家兄寸土也无,人口又多,过不得三天,一买就是五斤,还要白煮的稀烂,上顿吃完了,下顿又在门口赊鱼。当初分家,也是一样田地,白白都吃穷了。而今端了家里花梨椅子,悄悄开了后门换肉心包子吃。”

严监生确实吝啬。他病入膏肓,每天心口疼痛,直到后来饮食不进,骨瘦如柴,也没有舍得花银子吃点人参;临终时已经说不出话来,却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直到娘子把灯盏里的两根灯芯挑掉一根,才咽了气。

可是这也吝啬的严监生待人并不吝啬。哥哥惹了官司吓得跑到了省城,是他花了十几两银子了结了此事,哥哥还嫌他多事,说他“不济”;他的结发妻子去世,整个丧仪花费了有四五千两银子,而他哥哥给自己儿子娶妻都舍不得多花钱;为了小妾赵氏有个名分,他请求发妻的两位兄长来主持仪式,在发妻去世后把她扶正,也花费了不少银子;他临终前又把妻儿托付给了两位大舅哥——为什么不托付自己的亲哥哥呢,因为他太了解亲哥了吧。

可是严监生去世后不久,他唯一的儿子也出天花死了,只留下了已被扶正的赵氏守着偌大的宅院和丰厚的财产。赵氏希望能过继严贡生最小的儿子来撑起家业,于是严贡生便回家主持这件事情了。他会顺遂赵氏的心愿吗?不会的。

他一进家门,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在忙着收拾屋子,准备给新婚的儿子儿媳住,他立刻说:“呸!我早已打算定了,要你瞎忙!二房里高房大厦的,不好住?”看看,谋上了弟弟家的房产。

他到了弟弟家里,完全无视孀居的弟媳,直接对管家吩咐:“将正宅打扫出来,明日二相公和二娘来住。”直接让自己的儿子儿媳住了正房,让真正的女主人住到下房里去。而且家里的田产、利息账目,都要交给他的儿子管理。看,这是直接霸占弟弟的财产。

赵氏不肯忍受这种欺凌,直接告到了县衙,恰好又是汤知县审案。因为前面官司的事情,汤知县本也厌恶严贡生,再加上看到严贡生的状词,更加不快,因为严贡生说,赵氏原本是妾,虽然扶正了,可是与律例不合,不肯让自己的儿子认作母亲。可是偏偏汤知县也是妾生的,直接批复道,如果严贡生不愿让赵氏承继自己的儿子,那就由她自行选择,“立贤立爱可也。”驳回了严贡生的诉状。严贡生勃然大怒,又到府里去告,恰好府尊也是有妾的,嫌他多事,懒得理他;严贡生竟然还要到省里告状,哪知道省按察司批复:细故赴府县控理。这下可尴尬了,怎么能回头呢?

于是严贡生想到自己的亲家和周进是本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去了京城,求了周学道在部里告状,务必要正了自己的名分。他如愿以偿了吗?

周学道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也懒得见他,看了他的拜帖,直接对随从说:“你去向那严贡生说,衙门有公事,不便请见,尊帖也带了回去罢。”看来严贡生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严贡生的故事到此结束。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088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