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通关文牒的作用,甚比孙悟空

第二十九回,唐僧师徒四众,第一次跨出大唐国界来到宝象国。按唐王的旨意,每到处之国都要倒换文牒,相当于现在的打卡,也有监督的作用。宝象国那黄门奏事官见说有大唐来者,并要倒换文牒,连忙走至白玉阶前奏道:“万岁,唐朝有个高僧,欲求见驾,倒换文牒。"国王一听是大唐来的甚是欢喜。忙叫呈递。文牒全文如下:

"南赡部洲大唐国奏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

关键句“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直接要求各国放行,体现大唐的权威。文末加盖玉玺(“宝印九颗”),强化其作为国书的效力。

这文牒,甚至比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都要灵验,几乎每个官员看到了之后,都会一改之前的怠慢态度,转而非常地谦卑恭敬。而这些的秘密就在这些文书上,文书上的内容也很简单明了,就几句话: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现在的人们咋一看,也没什么嘛,就是跟当地长官打声招呼,让他们放行,可我们要知道,写这张文书的是谁。

唐僧取经,沿途经过的多是一些西域国家,这些国家的实力大都相对弱小,而当地的人只要听到有人是从东土大唐而来,都会立刻毕恭毕敬,仿佛变了一个人。这也与当时大唐强势的国力有离不开的关系。

当时的大唐可谓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各国纷纷派使节前来建交朝拜,渴望能得到大唐的援助与照顾。这其中当然不乏那些西域小国,大唐在建国初期就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管理西域大小事务,那时的唐朝采取的是睦邻友好的外交策略,使得周边小国对大唐的印象都很好,渴望与大唐交好。

而唐僧带着的文书是大唐皇帝亲自签发的,这谁见了不敢不从,虽然文书上只是寥寥几句话,要是放在旁人来看,这几句话是没有什么分量,但是大唐皇帝这么一说,仿佛就是点石成金,一字千金,要是那个国家敢不从,那就是与强大的大唐为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怕是没有哪个国家敢这么去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唐僧到了一个国家,只要一把文书亮出来,就会得到贵宾般的待遇,他们表面上是对唐僧一行人毕恭毕敬,其实是对大唐尽着礼数。

通过这件事我们也不难看出来,国家的强大对我们每一个公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我们出去到哪了,都能获得尊敬。

如九十七回,一伙强盗雨夜入寇家洗劫财物并踢死员外。悟空蜂部伏强盗,师徒欲将财物送还寇家,一帮官员不分青红皂白,诬赖是唐僧师徒打的劫,被官兵押入城中大牢里。夜间几个看守人员私自打开唐僧的两个包袱时,只看见有一件袈裟,不知怎么处置。若众人扯破分之,其实可惜,若独归一人,众人无利。正好狱官来了,也见了,乃是一件袈裟,又将别项衣服,并引袋儿通检看了。又打开袋内关文一看,见有各国的宝印花押,道:“早是我来看呀!不然,你们都撞出事来了。这和尚不是强盗。切莫动他衣物,待明日太爷再审,方知端的。”众禁子听言,将包袱还与他,照旧包裹,交与狱官收讫。可见文牒的重要性。

第一百回

唐僧师徒四众,白马一行,经过千辛万苦从西天取得真经回来。唐王欣喜,并一一问了唐僧三个徒弟的来历。唐僧还说,那匹马也不是主公所赐的。太宗道:“毛片相同,如何不是?”三藏道:“臣到蛇盘山鹰愁涧涉水,原马被此马吞之,亏行者请菩萨问此马来历,原是西海龙王之子,因有罪,也蒙菩萨救解,教他与臣做脚力。当时变作原马,毛片相同。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太宗闻言,称赞不已。又问:“远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途中未曾记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还经几座国王,俱有照验印信。”叫:“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当时递上。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可见,文碟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明。

倒换关文在《西游记》中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设定,指的是唐僧师徒每到一个国家,都需要去当地最高领导处,用原有的通关文牒换取该国盖章确认的新文牒的过程。

拿着它就能畅行整个大唐国土。在大唐境内,它就相当于一个通行证;而出了大唐国境,它的作用就更多了,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作为“护照”。倒换关文就相当于现代的签证手续,是出国旅行或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西游记》中,唐僧每到一个新国家,都需要让该国的国王或最高领导在通关文牒上盖个国印或官印,以此来证明他们师徒四人的合法身份和旅行目的,并获得在该国停留和通行的许可。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通行证件和外交礼仪的重视。总的来说,倒换关文是《西游记》中一项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情节设定。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154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