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音乐插上诗歌的翅膀–读刘明琼音乐诗歌《永恒的旋律》
两年前,当我有幸读到刘明琼教授的自传体纪实小说《伦敦德全之歌》,便被其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深深震撼。她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在人生道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次次战胜看似不可逾越的困境,实现了思想境界的升华与人生的华丽蜕变,这份顽强精神令人折服。
如今,当我再次捧起她的新作 —— 装帧精美的音乐诗歌集《永恒的旋律》,即刻被其独特魅力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沉浸于这百首诗歌构筑的艺术世界,读后更是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从书籍装帧层面来看,《永恒的旋律》堪称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封面设计独具匠心,色调搭配和谐雅致,排版疏密有致,书中精选的中外名画插图与诗歌内容相得益彰,完美融合。无论是视觉呈现、听觉联想,还是整体感官体验,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读者仿若置身于美的殿堂,尽情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
在作品形式创新方面,《永恒的旋律》开创了诗歌创作的先河,打造出诗、画、乐、诵四位一体的全新艺术形式。作者以诗歌语言为中外古典音乐量身配诗,每首诗歌皆源于经典名者非凡的创意与巧思,成为刘明琼教授极具辨识度的艺术专利,值得在诗歌创作领域浓墨重彩地书写一笔。
就作品内容而言,这百首诗歌题材丰富多样,涵盖自然风光的绮丽、人文情怀的赞颂、内心世界的波澜、四季风情的美妙、爱情故事的浪漫、成长历程的坚韧,以及抗战题材的磅礴等,跨越时空界限,展现出广阔的创作视野。由此可见,作者不仅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与生活阅历,更怀揣着对世界炽热的爱,以及对艺术近乎痴迷的追求,其热情丝毫不亚于青春洋溢的少女。
从艺术性角度剖析,《永恒的旋律》实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深度交融,具有立体多维的艺术张力与强烈的感官冲击力。在表现手法上,叙事、抒情、言志、白描等多种手法灵活运用;语言风格独特鲜明,极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每一首诗歌都营造出独特意境:有的如潺潺溪流,清澈明净,如《月光》中 “月光倾洒在大地 / 凉桥 麦田 桂花树 / 还有小屋里的欢笑 / 月光倾洒在巍峨的群山”,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静谧美好的月夜图景;有的似奔涌瀑布,豪迈奔放,像《抗战》里 “我用笔蘸着炽热的血 / 写下沸腾的文字 / 情感的巨浪翻滚 / 黄河奔流 / 长江掀起冲天的浪花……"将抗战的激昂与悲壮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则充满浪漫与诙谐,如《梦幻曲》中 "我的人生/就是一支梦幻曲啊/童年做着五彩缤纷的梦/青年做着爱情的梦/中年做着远方的梦/到了晚年/仍然在做梦" 以轻松幽默的语言道出人生不同阶段的梦想与追求。
这些诗歌共同构建出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同时也让读者得以窥见作者丰富而璀璨的内心世界,彰显出其卓越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开阔的视野与高远的境界。
每一首诗歌都是一幅灵动的画卷,一种深邃的意境,一曲生命的赞歌。读者在品味诗歌之美的同时,能深深陶醉于其营造的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与心灵的慰藉。刘明琼教授以独特的诗歌语言、饱含深情的诵读,为古今中外的名曲、名画披上了华丽的艺术外衣,使其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将这些经典作品雕琢成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在此,我由衷地为刘明琼教授的《永恒的旋律》点赞,也为她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斐然成就感到欣喜与敬佩。期待她未来能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继续为我们带来震撼心灵的艺术体验。
2025年5月12日
作者简介:蒋明才,男。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九龙坡区作协会员,重庆新诗学会会员。重庆美友会副会长,美篇《重庆散文天地》主持人。
出版散文集《岁月沉香》。作品获得中国文学网、中华作家网2024"魅力中国"散文大赛一等奖;入选《重庆市散文学会二十年优秀作品精选》;《中国乡村杂志》2023年征文大赛优秀奖。作品散见于《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青春期健康》《天津散文》《重庆散文》《中国乡村》等杂志及多家网络平台。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