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里”观课报告

        “教师在课里”观课报告

(一)班老师的语文《最后一次讲演》

      班老师通过历史影像还原场景,配合闻一多演讲原声片段,有效构建历史语境。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情境,体会演讲中"正义与黑暗对峙"的紧迫感。采用"诵读-品悟-共鸣"三维教学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群众、特务、演讲者)诵读关键句段,在"正义是杀不完的!"等排比句的反复体味中,触摸闻一多的情感脉搏。设置"模拟"任务,引导学生革命年代的言论表达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内容有深度,突出大单元教学。无课题板书,学生参与不积极。课堂分配时间不合理,导致没能完成教学任务。本课在情感浸润、语言品析、活动设计方面亮点突出,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若能在分层指导、历史细节深化及现实关联性上进一步优化,将更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娄老师的历史《金与南宋对峙》

    娄老师教师通过时间线和关键人物串联史实,形成连贯叙事,便于学生构建时空观念。通过岳飞抗金事迹分析其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知识目标涵盖金与南宋对峙的全过程,能力目标侧重历史事件因果分析,情感目标突出民族融合与爱国精神。

      建议设计更多探究性问题,推动学生自主分析。可引入小组合作任务,深化对历史决策复杂性的理解。该课程在史实呈现与价值观引导上表现突出,但需通过互动设计与深度分析提升思维层次,同时兼顾历史多面性,以更贴近核心素养培养需求。

(三)李老师的道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李老师的课程设计紧扣“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目标,通过视频图片辨析美德情境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美德与个人成长、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实践活动设计新颖,通过模拟等任务,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推动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围绕“仁爱、诚信、智慧、责任”等美德维度展开分层教学,明确“做自强、敬业、友善、正义、孝亲、守德之人”的具体要求,逻辑清晰且易于学生理解。

      课程改进建议:。建议把课题板书到黑板上,课题在课件上闪现了有3秒,视频素材较多。可增加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结合具体情境讨论道德选择,进一步提升代入感与实用性。增强课堂互动形式:引入辩论、角色扮演等动态环节,激发学生思辨能力,避免单向灌输

(四)秦老师的地理《巴西》

      教学目标融合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分析巴西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关联,强化地理思维培养。采用辩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讨论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与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多媒体资源(视频、地图)直观呈现巴西自然环境特征。大量运用地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等图文素材,引导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分析巴西地形、气候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提升地理实践力。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热带雨林开发案例与巴西整体经济分析的衔接稍显跳跃,需补充过渡环节。多媒体资源过度堆砌导致注意力分散,建议精选并设计观看后的关键问题讨论,增强资源使用针对性。

(五)感悟与收获

    我是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在道法课上,我尝试过各种创新型作业,比如寒假给学生成布置每天观看新闻联播,记录新闻,让学生具有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情怀,让学生知道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的道理。还有关注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下载里面的时事视频,让学生以最快的时间能关注到时政。看图片、谈启示、谈感受。播放视频实例,更直观的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环节都依托教材和基础性作业,最终目是教学生知识、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能够在生活当中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接下来我会努力做到,基础性作业成为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的桥梁,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让教与学,学与练在课堂当中真正实现,切实起到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作用。

      跨学科教研热情高涨,学习强调知识的多学科交叉应用。因此内容是较为广泛的,呈现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这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教学。越学习越富有,努力成为一个知识和能力不断富有的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会继续努力,提高我自己的教学水平。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267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