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歹书分享
列举从阅读之后遇到的一些“歹毒”的书,仅代表本人立场,如有雷同,算我们倒霉。
1️⃣《她们的创作日常》
歹毒指数🌟🌟🌟🌟🌟

最近约到的一本书,原本以为是深入每个女性创作者的日常生活,发现她们生活中的困难、惊喜、闪光点,或者可以向她们学习和借鉴的良好习惯,但全书简单列举了几百名女性创作者的日常,每人每篇内容的占比只有两页纸,不是两张纸,是两页纸!仅仅两页纸,根本就写不了什么有深度的观察和发现,基本上都是从以前的采访报道,创作者的身边人侧采访和报道中,拼凑出一个创作者的日常: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吃午饭,什么时候开始写作:大多数创作者都是在下午或者晚饭后的时间创作,因为她们是女性,总会被各种家事所困扰,每天创作几小时,她们和丈夫、情人、儿女的关系等,寥寥几笔。
从这样简短和浅薄的内容里,根本感受不到创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并且整本书的营销是从“女性创作者更艰难”的方向发出的,但全书并没有详细讲述女创作者的生活中遇上了什么困难——描述到女创作者的日常,基本上都是晚起的一台呢,参加下午茶、晚宴和聚会等,看起毫无生存压力,但作者忽略了她们在社交和亲密关系中的付出,有社交,那必定会打断创作灵感;亲密关系和家庭生活,在那个时代必定会让家事向女性倾斜,那些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女创作者给家人准备早餐、午餐、晚宴,那些作家没有写出来的女创作者生孩子、哄孩子、带孩子,失去个人时间,那些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女创作者作为“新娘”为丈夫洗衣、熨衣服、叠领带等等等等的隐形劳动,一个都没有写出来。
这样名不副实的书,值得一个五星歹书。
2️⃣《鳄鱼手记》&《蒙马特遗书》
歹毒指数 🌟🌟🌟🌟


从邱妙津的个人感情出发,描述了无数女同不能宣之于口的感情,但这也不是她回避型人格和对恋人语言、身体暴力的理由。
3️⃣《夜母》
歹毒指数🌟🌟🌟

在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积蓄的不满不敢对丈夫诉说,却向更弱者,家里的猫咪出手,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女性觉醒的力量,而是女性在被压抑之后伸手向更弱者的加害行为。她是被害者,但也成了加害者,她有无数次机会向丈夫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在丈夫几次三番抛下她之后选择离婚,去过她自己的生活,但她依旧选择呆在婚姻这个泥沼里,可能考虑到没有自己收入的原因,但这并不是不去改变的理由。
4️⃣《为自己活一次》
歹毒指数 🌟🌟🌟

书的标题和立意是好的,让更多受困于家庭的女性看到自己身上拥有的更多可能性;但除了苏敏这个广为人知的代表性人物之外,又没有写的很深入。
改名篇中,触发芊去改名的那段话怎么听怎么刺耳:“有天我搜到一个博主,她说她很讨厌招娣这样的名字,她也很恨那些还叫着这些名字的女孩,厌恶那些宁愿忍受屈辱,让这样的名字跟随自己一生的女孩,因为她们逆来顺受,不懂得为自己争取……”
“招娣”不是她们自己想要的名字,是父母长辈以至于社会强加给她们的名字,她们为什么有错?“招娣”不为自己争取,顶着羞辱自己的名字生活?有些地方的蒙昧让她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个名字有任何的问题,这也是她们的错?她们才是受害者!受害者有罪论要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美国高级程序员篇中通篇都像流水账一样记述孙玲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历,但是缺少了她丰富的内心历程,白纸黑字索然无味;篇幅简短,仓促收尾,更显得这本书有要说而没有说完的东西。
我希望描写女性不同生活态度的书越来越多,也希望质量越来越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