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动营到运营学院:我在角色转换中的体会
最近正在参加猫叔老师的「剽悍江湖运营学院」,为期七天。我发现,这跟之前参加的行动营还真的蛮不一样的。
行动营时,排长、副排长、连长、副连长会像母鸡带小鸡一样,对我们照顾得很细致。很多时候只要跟着任务做、回应消消乐,就会觉得有被照顾、有被提醒。
但运营学院比较不一样,这次讲求的是「事中练」——任务不会帮你切细细,而是丢给你一整块,让你自己去理解、执行、调整。这一次我担任战队长,我们队有三位战队长,教练则透过任务分工让我们分头负责不同区块,在做中学、在推进中互相补位。
我们战队排除教练和副连长,共七位成员,包含三位战队长与四位战友。这两天观察下来,我注意到除了我们三位战队长都有跟上节奏之外,四位战友中只有一位有参与接龙,其他三位都没什么动静。出于好奇,今晚写完复盘后,我就去询问教练。
原来,其中一位战友其实有在打卡,只是可能讯息太多被洗掉了;另一位表达想退出;最后一位则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过。教练说:「都是成年人了,我已经提醒很多次了,没有回应就是没有需求。不强求,学习是自己的事。」
这句话我很有感。的确,我们能做的,是把讯息传递出去、把氛围带出来,但最后要不要接住,还是看个人选择。
回想行动营时,我担任的是氛围官,虽然也有一点协助的角色,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比较像「参与者」;而这次担任战队长,整个视角不同了。会去想:为什么他们没打卡?是我们哪里没提醒到?还是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我们没看到的需求?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现阶段只有二位战友有稳定参与,我们就把心力专注在这二位战友身上,好好互动、推进。虽然战队总积分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能做的,也就是我们眼前这些事了。
而在这样一边推进任务、一边尝试运营的过程中,我也回头看见自己的状态。说实话,一开始接下战队长这个角色时,我自己也有点慌。毕竟是不同战队、不同教练,节奏也不太一样。但还好这次有熟悉的老铁同行,还一起担任战队长,那种「有人同行」的感觉,真的让人心安不少。
也在这样的实作中,愈来愈能体会猫叔说的那句话:「被积极回应,是每个人的刚需。人人都需要被看见,人人都需要被在乎。」这句话真的有被打进心里。
而今天,刚好又有一个特别的任务,让我把这份感受化为实际的行动——我担任了「颁奖时刻」的主持人。虽然之前在行动营也看过别人主持很多次,但轮到自己上场还是挺紧张的。
尤其要做自我介绍,而且也要将所有的文字翻成简体。还好教练有提早提醒我,今天也没加班,六点准时到家后就开始准备,一边想流程、一边确认细节,总算在六点五十分完成彩排,等着七点开场。
晚上七点一开场,很感谢教练与战友们的热场,气氛整个带起来。最后公布战队排名前我还故意吊了一下大家胃口,整场主持结束之后,突然觉得主持这件事还蛮有趣的——不只是照稿念,还得掌握节奏、接住氛围、即时反应,这些能力平常根本没想过在线上也能锻炼。
最后想分享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可能因为我人在台湾,有一位教练为了协助战友,主动来联系我。结果一聊之下才发现,我们居然有共同朋友——悠然老师!而且,那位战友七月会来台湾,会经过台中跟高雄。如果时间允许、地点凑得上,说不定还能见上一面。这样的连结,真的是一份小确幸。
这时候就会觉得,世界真的很小啊。而这些微妙的连结与机会,常常就是因为你愿意多做一点、说一句话、主持一次活动而发生的。
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843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