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过程复盘

一、温习诗词,创设梅花情境

1.以中国多花,与学生交流喜欢什么花,引出梅花。

2.许多中国人爱梅花,引出描写梅花的诗句。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首首对梅花赞颂的诗句,对梅花所象征的品格和精神有了初步了解,创设了这样一种情感情境。为下文品梅花精神、理解外祖父钟爱梅花的原因,做出了铺垫。步步指向教学目标。

为什么梅花有魂,梅花魂又指什么?梅花与中华民族有什么关系?这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果王老师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梅花所象征的中华民族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体会外祖父借梅花表达思乡情感。王老师借助诗词理解这一学习任务,完成了第一个子目标——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二、借助词串,形成梅花意象。

1.借助描写梅花的词串,通过造句的方式,初步形成梅花顶天立地的意象。

2.借助描写外祖父的词串,通过造句的方式,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感。

【设计意图:本文写作特点为:借物喻人,即外祖父借梅花表达对祖国的思乡情感,梅花的秉性、祖父的情感交织并存。将两条线分离出来,使文章情感脉络更清晰了。】

第二个子任务的设计,为了解决“体会外祖父借梅花表达思乡情感”的目标。

三、概括事件,梳理梅花文脉。

1.思考写作顺序,找到时间词。

2.概括事件,梳理文脉。

【设计意图:搭时间词支架,帮学生对于事件的概括和梳理。】

概括事件,怎么概括是一个学习难点,支架的运用,给了学生方法指导,但指导又是无痕的。这一部分的教学,难在与上下两个环节的衔接,上承“外祖父与梅花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下启“我们对……这三件事例印象最深,但课文到这里结束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接着写”

四、还原情境,引向梅花内涵

1.围绕文章结尾,思考延伸。

2.引出原文,思考作者窗前种了两株什么树。

3.思考:为什么一定是梅花,寻找到描写梅花的句子。

4.品读句子,理解借物喻人写法。

5.拓展延伸,了解四种花所象征的不同精神。

【设计意图;由窗前种的梅花树,直指梅花品格,由句子修辞,引出写作手法,由写作手法,强化梅花品格。】

五、拓展背景,了解梅花意蕴。

1.回忆像梅花一样的人。

2.梅花象征着故乡。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真正了解具备梅花品格的人,加深对梅花的认识和理解。】

从第一个环节对梅花情境的创设,到第二环节对梅花的初次印象,到第四环节借梅花喻人的写法,最后到具备梅花品格的中国人。从学情(学生对梅花的点了解)入手,到目标,中间有两个过度(对文中梅花有个大致了解)、(理解课文中梅花的品性)

六、知人论世,传承梅花文化

1.寻找外祖父思乡的句子。

2.思考:梅花在外祖父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情感。

3.品读原作品结尾。

4.抄写外祖父的临别赠言。

【设计意图;将梅花精神与外祖父思乡情感融合,完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864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