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文化馆 探寻齐鲁剪纸艺术魅力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妙纸生花,剪‘译’千年”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文化馆,开展以剪纸艺术鉴赏为核心的实践活动,特别聚焦山东各地剪纸艺术风格特色,重点考察了烟台牟平剪纸、潍坊剪纸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剪纸流派,深入探究了齐鲁剪纸艺术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并学习了过门笺这一独特的剪纸技艺。
山东剪纸历史悠久,风格多样,题材广泛,与山东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紧密相连。山东省文化馆作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展示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剪纸精品,为实践队提供了绝佳的学习平台。
实践队成员抵达山东省文化馆后,首先参观了馆内的剪纸艺术展厅。展厅内,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整整齐齐罗列在展柜中,很快就吸引了实践队成员的目光。这些作品题材丰富,从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到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应有尽有。
在烟台牟平剪纸展区,实践队成员们被其独特的阴雕阳刻手法所震撼。牟平剪纸线条刚劲有力,画面层次分明,通过巧妙运用阴阳线条的组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实践队队员们也在认真阅读并学习烟台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潍坊剪纸区域则呈现出另一番风格。潍坊剪纸集鲁西剪纸的天真质朴与胶东剪纸的细腻精巧于一身,剪刀与刻刀并用,将写实与夸张完美结合。其作品的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仅展现了潍坊的地域文化特色,更体现出潍坊剪纸博采众长的艺术风格,给队员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随后,实践队在了解山东各地剪纸文化时,发现了传统剪纸工艺——过门笺。在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他们开始了解并学习过门笺剪纸艺术。山东过门笺是民间艺人用齐头刀在红绵纸、粉连纸、蜡光纸等彩纸上刻制而成,有单色、多色与挖补门笺三种,比较出名的有临沂郯城挖补门笺、苍山套色门笺、盛庄套色门笺、日照莒县门笺、胶东挂笺等。门笺图案多为鱼虫鸟兽、花卉果蔬,同时还衬托吉祥文字,有的写着一句吉语,如“庆贺新春”,有的写着一个字,如福、禄、寿、喜、财。文字周围由万字纹、鱼鳞纹、花瓣纹、蝙蝠纹等牵
丝组成,一般成套悬贴,一排五张,也有些地区根据门的样式贴二至三层。张贴时,颜色顺序从左(西)至右(东)依次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红、五紫(或蓝),左边以红色开头,寄寓“红红火火”之意,右边以紫色打头,讨“紫气东来”之口彩。”经过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下,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匠心独运。
为了深入了解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实践队与文化馆工作人员、剪纸艺术家们展开了座谈交流。工作人员分享了文化馆在推广剪纸艺术方面所做的努力,如举办剪纸培训班、开展剪纸艺术进校园活动等。剪纸艺术家们则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并提出在现代社会,剪纸艺术面临着传承困境,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
实践队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民众对剪纸艺术的认知和参与度。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民众对剪纸艺术有所了解,但参与剪纸创作和体验的机会较少,对剪纸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也缺乏深入了解。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队成员充分领略到山东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意识到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紧迫性。后续,实践队计划制作宣传视频,走进校园开展剪纸艺术讲座,助力山东剪纸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来。(通讯员 孙月娇)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039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