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刘高原 脱口秀的精彩未来

刘高原:我叫刘胡子啊,刘高原。百度上也可以查到我,我是中国社科院教培中心的特别专家。在十来年间,也服务了上百家的企业。
邹澍:(笑):我先离开!
刘高原:哈哈哈,曾经服务过的客户,包括晨光集团啊、中国海油啊、中国宝马这些企业。
邹澍:我觉得你真的很牛逼,你居然说这些企业“还可以”?哈哈哈。
刘高原:我“还可以”。他们都很厉害,哈哈哈。我是帮助老板规划收益,如何赚钱。
李沐颜:我是李沐颜,是我旁边胡子先生的夫人,同时也是他的合伙人。
刘高原:我太太是我公司的CEO,也是背后的实控人。
邹澍:你是白手套。
刘高原:对对对,她才是真正的幕后老板。
邹澍:我特别好奇,你这种赚大钱的人,还看得上我们脱口秀?
刘高原:大钱也目前还没赚到呢,赶紧学脱口秀吧。
邹澍:各行各业已经不行到这个程度了,哈哈哈。
刘高原:中国现在企业不都太一般了吗?
邹澍:哈哈哈,你不是说还行吗?现在评级那么快就下降了。你为什么会来学脱口秀啊?
刘高原:因为我做咨询嘛,也要站在台上讲课,也要语言表达。跟我太太在一起,各种聊天、各种表演。她说那你干脆讲脱口秀,
邹澍:公司实控人看你太不靠谱了,哈哈哈。
刘高原:语言表达能力这么强,我觉得你可以讲脱口秀去。是吗?我真的可以吗?
李沐颜:主要实控人是想开辟另外一条业务?
刘高原:对,她看到这个蛋糕感觉挺大的,
邹澍:应该不会是海市蜃楼。
刘高原:哈哈哈,那也有可能啊!
邹澍:无论是不是海市蜃楼,它是光的反射,那肯定某一个地方是有蛋糕的。
邹澍:你最开始是作为一个观众也好,或者爱好者也好,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刘高原:我打个比方吧。你看很多企业老板做生意,做五年、十年,他也赚了一些钱。但你问他能不能持续赚钱,他不敢保证。很多时候赚钱是凭运气赚的,或者说他不理解这个生意的本质。
同样,我之前上过台演开放麦、做主持人,也有些掌声,也能互动一下,但其实底子里不懂脱口秀。
邹澍:你不懂它,但你为什么还爱它呢?
刘高原:我喜欢表达啊,我喜欢把我的观点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小幽默的,我想把我的幽默传递一下。
邹澍:你是不是觉得其实你们这演员也不算啥?哈哈哈。
刘高原:就你们能上台讲,我也差不多。其实很多天才都是因为看不惯台上的人,觉得他也能上节目,
邹澍:所以这些年我就扮演了这个角色。你是脱口秀创始人他都可以,他肯定可以啊。
你对脱口秀有了什么不同的看法?
刘高原:当演员和主持人的过程中,尤其是跟邹老师学完之后,更觉得这个艺术形式很牛。一开始认知就是脱口秀是插科打诨、讲段子搞笑的东西,认知也就停留在这了。但跟邹老师学完之后,我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这个东西很有未来。
它对哲学层面的理解、人性的认知、对灵魂的挖掘,是需要一定功力和积淀的。
邹澍:有没有可能我跟你一样,都是喜欢吹牛逼的?把一件本来不怎么样的东西,吹成一个大泡泡?
刘高原:哈哈哈,我们作为咨询行的内行,看事物的发展会看它的轨迹和规律。我打个比方,说唱以前是很小众的东西,现在已经变得大众了。从周杰伦到邓紫棋,各种说唱选手上台、上节目。
这是一个典型的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我看到脱口秀已经明显出现了这个趋势。
邹澍:所以你们代表的是资本的力量?脱口秀从原始淳朴的状态,快起来了。代表资本进来,先咬一口。
刘高原:对,我们要看行业的发展。
这个需求量我们判断会很大。你看原来春晚靠小品搞笑,那是30年前;最近10到15年是相声、德云社。但在思想层面弱了一些。
而脱口秀我们称之为3.0版本的喜剧载体:一个人在讲,一个人在聊,沉浸式、参与感、临在感更强,互动性也更强。
邹澍:确实对。
刘高原:我为什么很喜欢这个艺术?它不光是表演,它更像我们现在这样聊——很真实。有30%到40%是灵光一现,其他艺术形式不存在。而人都希望有互动感和参与感。
我判断,脱口秀这种艺术形式会越来越被大众接受,甚至会成为未来生活的必备品。
你看电影,一部几十亿。现在哪个脱口秀表演敢说几十亿?还远远没到那个位置。但我判断它会往那走。
邹澍:我表态了!以后别的单不接了,只接脱口秀了!
刘高原:这个蛋糕够吃了。
邹澍:刚才说的是白手套的想法,我们来看看幕后老板是不是也这么想的。要他这样想,这就靠谱了;要不然就是吹的,哈哈哈。
李沐颜:幕后老板也比较看好这个行业。
主要是能吹也代表肺活量比较大,也是一种能力,对吧?哈哈哈,
刘高原:玩笑归玩笑。我觉得在一个行业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看到现在很多形式都很好,有脱口秀节目,有初露锋芒的演员,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的“明星”了。
邹澍:我还没有……
刘高原:你是圈内明星,哈哈哈。
邹澍:其实说明这个行业还没发展起来。
刘高原:在这个过程中,像邹老师这样行业专家,这么早进入脱口秀领域的人,我觉得可以为几件事努力。
第一是:脱口秀真正的“好”标准是什么?就像大家看电影,有文艺片和商业片之分,认知是一个共识达成的过程。
邹澍:不能靠某个机构说了算,而是要通过实践、教育慢慢传递出来。
说实在这也挺难的。我总跟人说我这个是最好的,但确实没人买账,哈哈哈。
刘高原:我们不能落在说“谁是最好的”,而是落在“什么是好的”。这个标准……你自己定就行!这样不就证明你是最好的了吗?哈哈哈。
邹澍:资本家就是这样收割的。必须是四川的,去过哈尔滨,在深圳待过,现在在香港,这样的人就最好。再走一圈——就是你!哈哈哈。
刘高原:第二是,您能为脱口秀做更大贡献。您的理论体系、认知、经验很扎实,能带给入行的演员更多支持,告诉他们怎么做,避免他们走三五年都讲不成型、走弯路。
现在很多人商演干了两三年了,但根本不知道脱口秀是什么,也不知道问题在哪。
很多人在这个模糊阶段能拿到红利,误以为自己很专业,但其实方向都错了。前期能获利,未来十年这些人反而会被淘汰,亏的时候可能是45、50岁。
邹澍:虽然我做得久,但走的弯路多,可能总结出来的是价值。但要说能给所有人指明方向,不一定。我代表一种审美,一种方向,但它未必是大众化的。
追求价值的东西,在传播上总是劣势。有些浅显的,大家反而爱看。
刘高原:但我一直说,要对观众有信心,对事物发展规律有信心。观众会从不专业走向专业。也许十年、二十年,但一定会这样。
自媒体、互联网的传播会加速这个过程。大家会慢慢看到:“哦,原来好的脱口秀应该是这样。”
喜欢“屎尿屁”的我们不拦着,他们喜欢就给。但我们希望有一批人真的喜欢脱口秀这种探讨深刻问题的艺术形式。有自己的群体,这个群体足够支撑起市场。
邹澍:前面我可能走得深,但所有有才能的人走进来之后,我也要努力跟得上。
李沐颜:我觉得现在是行业发展期。像您早期走的弯路,为行业铺了路,才有今天的关注。这是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既解压,也是自我绽放。
现在普通人想走上舞台,除了脱口秀,其他机会真的很少。所以它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形式,也可以在企业、家庭中,成为表达载体。
脱口秀可能会发展成更大的东西,去发光、发扬。
邹澍:这其实就是我最初做这件事的初衷。很多艺术形式有门槛,而脱口秀人人可入门,但想讲好很难。
总结:脱口秀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探索你自己生命的那条路。你想说什么?你是谁?在脱口秀的舞台上,你会发现:你就是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