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99%的人不会读!却藏着爨乡书院的初心使命

汉字是时间的刻痕,文明的坐标。

在我们的汉语字库中,3000个常用汉字它从来没有机会跻身其中,但要论繁琐复杂的汉字中,它一定能排上号!它就是“爨”字!——三十画繁复交错,形似屋宇覆林木、巨手举薪火,初看令人望而却步,再看似乎也食人间烟火。

“爨”《广韵》注其音为“仓乱切”,今人呼作【cuàn】,然能脱口者百中仅一。但正因这份“生僻”,让它成为一把开启文化秘境的钥匙。

“爨”之本义,见于《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先民以陶灶炊黍,青烟袅袅升起时,人类文明随着炊烟弥漫。

然而“爨”的深意远不止于此。在云南曲靖的《爨宝子碑》上,那刻在古老石碑上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之间,从隶书过渡到楷体之间,我们看见魏晋风骨以刀为笔,将“爨体”刻进书法艺术的王座上。它记录了统治南中400余年历史的爨氏豪族的历史遗响,其影响深远的“爨文化”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更暗藏华夏文明“火尽薪传”的永恒隐喻——炊烟会散,但灶中火种永不熄灭。

这也正是“爨乡书院”立名的初心。

当快餐阅读蚕食思考的耐心,当解构主义消解经典的文化,我们选择以“爨”为旗:其形之繁,恰似五千年文明的层累与厚重,提醒我们敬畏文字,在提笔忘字的年代重拾对每一个汉字的虔诚;其义之深,从炊食之具升华为文明续存之道,喻示爨乡书院使命:以经典为取之不尽的薪柴,烧一炉永不熄灭的大火,持续温暖当代人的精神灶台。

爨乡书院目前虽然没有飞檐斗拱的实体,我们以微薄之力选择在线上搭建经典阅读的殿堂,当你打开公众号,随手划到老子《道德经》的原文,没有过分的解构,保留了生涩的词句,或许你完全不理解他的意思,但此刻,你的叩问能给你带来穿越时空的共鸣,“道可道,非常道”从来不是语言可以描绘的,也不是某一篇解读能精准把握的“道”;当你为孩子讲解“脑筋急转弯”或“十万个为什么”,除了好奇和新鲜,或许你还可以带他领略《千字文》的音韵之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意境,孩子会有无穷的遐想,这就是“爨”字承载的文字之美和生存智慧。

文化的密码不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而在每一次与经典对话的呼吸之间。爨乡书院,便是为这样的呼吸建造的穹顶。

我们拒绝将经典藏进藏书阁的阁楼上,甚至供奉为仅供瞻仰的历史图腾,而要让它化作灶台跃动的火苗——能煮热一室茶香,亦能陶冶思想,植入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

爨乡书院重拾经典阅读,坚定文化自信,从今日起,您每次打开爨乡书院,都将是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仪式:以经典为薪,在书院这座大灶上,在文明的余烬中重燃新火。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476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