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弱关系工作机会的抉择与感悟-294-90-09

     【弱连接的力量:一篇文章带来的工作机会

        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弱连接理论认为,强关系(家人、密友)多在同一圈子,信息重合度高;而弱关系(旧同事、校友、甚至网友)连接不同圈子,能带来新信息、新机会,尤其在求职、资源对接中更有效。

        对此我深有感触,我曾在三茅网发过几篇绩效文章,分享落地经验,被一位老板看到。他私信说很认同我的见解,恰好公司在招绩效经理,主动邀请我面试,最后我成功入职。

       你有没有过类似经历?比如通过旧同事、网友等弱关系,意外获得新机会、新信息或新客户?欢迎分享你的故事。】

        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摘要:本文分享了我在十年内三次通过弱关系获得工作机会的经历。第一次,老领导推荐上市公司HRD职位,我因不愿涉入职场政治而婉拒;第二次,前同事推荐其先生创业公司的HRD职位,我因家庭原因拒绝异地工作;第三次,前合伙人邀约共同创业,我因明确个人需求而拒绝。

        看到这个选题发布的当天,我恰好婉拒了一位旧识的共同创业邀约,这个案例就放在本文的最后来分享,之前我还会分享十年之内亲身经历的另外两次弱关系的工作机会。

        一、老领导热情的工作推荐:

        我是在某个周六接到老领导的电话的,电话那头一听就是在热闹的酒桌上,老领导先说明他当时身在香港,正好跟几位上市公司的老板吃饭聚会,然后其中有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板正在找一位有金融背景的集团HRD,招了好久没找到,我的老领导一听,就说他有一位合适人选,于是直接给我打了这个电话。

         首先我在电话里感谢了我的老领导,然后问清楚老领导这个上市公司的名称,听着老领导在电话那头给我要简历,因为是老领导,我在电话里如实讲:“领导,多谢您,现在我在这家公司干得很舒心,短时间内不想动。”

         老领导:“那毕竟不是上市集团公司,这个工作机会不错,你好好考虑考虑,这样,你先把简历发我,我现在就转发给这位老板,公司名称是*****,简历虽然没看,但是这位老板说下周他回京,会安排时间跟你见一面。”

        我想了下,说:“晚上我会把简历发您,关于见面与否,到时候我会给您个答复。”

       简历发给领导之后,我就上网对这家公司做了调研,更坚定了我不加盟的决心,晚上,我专程给老领导致电:“X总,说实话,这家集团企业我是不打算加盟的,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老领导:“小C,收到你的简历之后,对方很满意,要不去见一面?”

        我:“成,我去见一面,见一面之后再婉拒会好很多。”

       老领导:“嗯,行,我知道你主意正,不论你如何选择,我都相信你的选择。”

        跟那位上市公司老板的见面约在了一个周四,我请年假去参加的,在巨大的老板办公室里竖立了一块白板,先是正常的面试,老板根据简历提了很多相关问题,对方对我的回答很满意,然后老板又就他们公司遇到的作为上市公司目前遇到的组织、人力管理相关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若干问题,我就请他移步到白板前,边说、边写、边回答,一直到午餐时间,老板邀约我共进午餐,在餐桌上,老板抛出了offer,我答道:“感谢您,关于您的offer,我会慎重考量的,毕竟我现在的老板对我很好,我所在的公司属于小而美的公司,虽然体量不如贵司的规模巨大,但是小也有小的好处及闪光点。”

         结束完午餐,我回到家,晚上给我的老领导致电,说出了我和老领导彼此心知肚明的答案:“X总,您跟对方老板说吧,我认真考虑过了,感谢他给我的工作机会,我就不去了。”

        X总:“好的,放心,我会把你的话递到的。”

       我:“给您添麻烦了。”

       X总:“没什么麻烦的,别多想了。”

       Tips1:集团公司的HRD我也做过几年,但是有了一定阅历之后尤其是胜任经历之后,我深知在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或管理问题背后掩藏的往往是复杂的职场政治,在我眼中职场政治产生不了任何“生产力”,我不想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毫无价值的“职场政治”中来证明自己,这其实就是我在老领导介绍工作机会之初就拒绝的真实原因。

        二、前同事先生的橄榄枝:

        某年夏天,前同事L给我打电话,说她的先生F正在创业,彼时小程序如火如荼,她先生的公司做的小程序市场前景广阔,团队马上就要爆炸式增长,也顺利做了几轮融资,我这边薪水有保障,至于是否有期权,要我跟她先生面谈。

        我惊讶于她的电话,问:“你是怎么想的,把我推荐给你的先生的初创公司?”

        老同事:“虽然我已经从公司离职了,在公司的时候,我跟你接触不多,但是毕竟我是做业务的,看人还是有一定水准的,我就是觉得你‘靠谱’,所以我先生要招HRD的时候,我向他推荐了你。”

        我:“成吧,既然你都推荐了,不能驳你面子啊,那先约个面试吧。”

        面试的地点很有意思,约在了三里屯的一个餐吧,F请我先吃了个饭,饭后,F跟我先谈了他的创业构想,然后邀请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他公司总部考察一下——他公司总部在苏州,并跟他的现在团队见个面。     

       我惊讶道:“不面试了?”

       F:“你的简历我看了,我听L说了你的为人处世,我觉得你的能力没问题,能胜任我们公司的工作,所以就没就你的简历提问——因为没必要。”

       我:“那我这后门走得够硬的。”我的话让F哈哈大笑,接着继续诚邀我去苏州跟团队见面——当然,此次苏州的差旅F总的公司负责。

       我答应了对方的邀约,订了周六的高铁票去苏州跟团队见了面,也参观了公司总部的办公室,在我即将离开苏州的时候,F总跟我谈了Offer,我答复道回京慎重考虑后给出答复。

       回京之后,经过慎重考虑,虽然F总给到的待遇很优厚,但是因为工作要去异地,这个我无法过了我心里的关口——我是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异地工作无法接受。F总后来得知我的想法,同意我居家办公,但是,我深知居家办公、脱离团队,怎么可能做一个称职的HRD呢?所以,这个机会我最终婉拒了。

        Tips2: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在做选择时考虑因素的优先级发生了变化,年轻的时候考虑的可能是薪水、待遇、发展前景,人到中年之后,可能考虑的更多是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对家庭的责任,任何有可能使事业、家庭天平失衡的职业机会,都是我可以大声说“不”的选择。

        三、公司前合伙人的邀约:

        本周二,公司前合伙人Z先生给我微信留言请我试用一款AI产品,并请我作为深耕HR领域的思考者尽快反馈使用感受。

       我答复:“好的,我用一下反馈您。”

        Z先生:“【手动点赞】”

        本周四早上,也就是今天早上,Z先生引用了试用链接问道:“试过了?”

         我:“还没。”

         Z先生:“抓紧试试,并不麻烦。”

          我:“有时间就试哈。”

          Z先生:“抓紧,接下来我想给你探讨点想法。”

          我:“【捂脸笑哭】”

          试用后,我进行了反馈:“1、载入速度很慢;2、到了对话页无法点击按钮。'开始对话'按钮点击不了,使用体验很差,耽误我时间。”

         Z先生:“很可能后台出了问题,我待会看看咋回事。”

           我:“好的。”

          Z先生再次给我发微信的时候,正好我在下班的出租车上,对方说现在后台已经解除故障,网页端已经可以正常登录,并给我讲述了此款AI应用的设计初衷及逻辑。

         因为在出租车上,文字回复不了,我语音回复了对此款AI产品的改进建议(含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等)及如果基于此款AI应用创业需要初始团队架构、招聘的关键员工JD要点,并建议请他以终为始,强调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婉拒了对方见面的邀约,并说我自己心直口快,说得有不当的地方希望对方见谅。

        Z先生:“你说的做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的他们做不了这个,他们不懂行业,我不是说了嘛,我读你的文章,咱们也许可以一起创造点啥嘛。你心直口快,说得都是珠玉啊,赏光给我个当面请教的机会。”

         我:“我就是以最短的时间、以不浪费您的时间为前提,我已经把我能想到的非常简洁地说给您了,我觉得我已经说完了,您可以去找这个行业里面的大咖再去问问,可以去了解一下,好吧,Z总多谢您啊。”

        Z先生:“我心目中,您是有咖位滴啊。”

        我:“【捂脸笑哭】多谢认可,我该说的已经说完了,意见仅供参考哈。”

       Z先生:“Ok。”

       Tips3: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之后,剩下的不想要的就非常容易辨别,选择也变得越发容易和快速起来,虽然我拒绝的毫不拖泥带水,也很可能引起对方厌恶,但是我自己开心就好,毕竟生活是自己的。

        Tips4:不是所有的机会都一定是好机会,在我眼中,什么是好机会呢?适合我的机会、我喜欢的机会、我想要的机会才是好机会,我的世界我做主。

        Tips5:不要因为顾虑领导、朋友的面子接受自己不喜欢或无法接受的机会,要有敢于说“不”的勇气,但更要有感恩之心——虽然三个机会我最终都没有选择,但对提供机会的前领导、朋友心怀感恩,感恩遇见!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695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