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会议解析
亚马逊的会议规则中有一条:“不允许用PPT”,亚马逊的开会的时候,会议组织者将会议资料,按照6页纸写好,提前发给参会人员,开会的前15分钟,所有人一言不发先阅读这6页纸,之后每个人依次发言,然后开始讨论,主持人控制会议过程,记录人做会议记录,结束前会核对代办清单,然后发送会议纪要给所有人。
这是一个最常用的决策分析会议过程,感觉好像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根据我多年的参会经验,把会开好是比较难的,下面就根据亚马逊的会议内容具体分析一下
“不允许用PPT”
“不允许用PPT”,亚马逊刚开始是用PPT的,后来公司规模扩大以后,会议太多了,贝索斯认为 word比PPT包含的信息全面,更利用归档,更方便传播, 且亚马逊作为一个跨国沟通多、对信息传播有要求的企业,强制要求所有会议都采用word的形式、 当然word显然不是没有缺点的,PPT属于教学式传播信息,word属于自学式的传播,对人的要求比较高,上至管理层,下至基层员工,都需要良好的文字读写能力,所以亚马逊招人都会面试员工的读写能力。
写好6页纸
写好6页纸,1页纸大概300-400字,6页纸大概1800字了,一个人如果把会议资料浓缩到6页纸上面,并且能写清楚会议内容,让别人在短时间能读完,读懂,并且信息没有遗漏,这要求人有良好的写作的能力,有结构化思考能力,对我这种理科生来说,一开始我也觉得十分简单,但是真正开始写以后,发现各种问题,什么句子不通顺,重复内容、无关的过多,上下文无逻辑关系,长句太多,发现写文章真的很难。
开会的前15分钟,所有人一言不发先阅读这6页纸
大脑是懒惰的,当一个人提出了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大家都会顺着他的思路走,而不会想着自己去思考,所以大家一起默读 。一方面保证了大家都了解会议的议题,另一方面保证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从而避免一言谈,保证会议决策的有效性。
每个人依次发言
为什么要依次发言,因为有可能有意见领袖、领导干扰,有些人表达欲很强,会导致其他人的观点无法有效表达, 领导一旦一开始就发言,有两个坏处,第一,很容易把这件事定调,很多人会顺着领导的意思发言,会议上提反对意见,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更别说是自己直属上司了 ,第二 :任何人做一件事情,如果不是自己得出的结论,会天然缺乏执行动力,而对他人的结论保持高执行力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主持人控制会议过程,记录人专门做会议记录
这里面有两个角色,主持人,记录人,一般来说会议主持人和记录人都是同一个人,比较大的会议会专门分开,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又主持,又记录,又发表意见,多线程并行,要么没有办法控制会议进度,要么缺乏记录,最终反而得不偿失。
会议过程
《罗伯特议事规则》里面有大量的议事准则,我对这个了解甚少,我现在只知道要控制会议时间,引导大家聚焦主题,要避免议而不决,让大家充分发言,对会议过程没有什么好的见解, 就不乱写我自己也不理解的东西了。
会议纪要
很多人不喜欢写会议纪要,我一直都是这样的,我觉得浪费时间,不产出任何东西, 其实会议纪要对个人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后续复盘,对组织来说便于知识的传播,而且认真写会议纪要也是对参会同事一种尊重, 而且要会议开完后马上写完,避免信息遗漏,所以会议纪要完全有必要,而且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越想快,反而越慢,很多事情的从一天的时间切片,和拉长时间线来看价值完全不一样。
从亚马逊的会议来看,会议要开很高效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里面需要很多技能,需要以终为始的观念,需要组织协调能力,需要文字编写的能力,需要时间管理的能力,需要控制自己表达欲,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还需要企业文化配合,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看《罗伯特议事规则》,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我们的确应该向西方学习,因为西方从一开始就是小国家,小城邦 ,长期处于相互制衡的状态,有需求才会有产出, 所以发明了很多保证会议的有效性方法,而我们中国秦始皇统一以后一直都是统一王朝,更强调权威,强调执行,不需要那么复杂的会议制度,而现代商业社会竞争不管那么多,需要是高效率、低成本,而现在企业都在提降本增效,也许把会议开好就是最有效的降本增效手段。
PS:会议的成本其实非常高
一群人花费几个小时,如果一个员工2w/月,公司要承担的成本算3w/月,不算年终奖、不算专门的节假日,1个人算每月22天,每天8小时,时薪就是30000/22/8=170/小时,8个人平均开会成本就是8*170=1360元/小时,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