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成语
这两天重拾今年的读书计划。去年读了一本《资治通鉴》,半查半读,磕磕绊绊的也算读下来了。
主要是为了养自己一个“坚持”的习惯,读完后发现,大部头的书在不着急的情况下,读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今年读的是《四库全书》,前面的都是孔老夫子的语录。
读了三四天了,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
好多我们现在挂在嘴边的成语,像“三思而后行”或者“愚不可及”,最早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好像都不太一样。
我们一直以为“三思而后行”说的是一个人思维缜密,考虑周祥。
结果这句话其实是孔子评判季文子的话,原话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意思是说,季文子做事总是考虑多次才去做,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还有一个词“愚不可及”,我们现在理解的是一个人的冥顽或者愚笨简直让人无语。
结果这句话说的是宁武子,原话是“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你们听到这话第一想法是啥?我的第一想法是:这大哥真是个人才!!首先是国家有贤者当政他就表现的聪明,这样能让执政者看到他的优秀,委任一方。
可如果政治黑暗天不清地不朗时,他装傻也不会做那个出头的人。
他的聪明别人还可以赶得上,可他这个装傻别人却万万赶不上。
这哪是贬义啊,明晃晃的赞赏啊!又识时务又有能力,又能伸能屈,眼光独到能力一流,牛人啊!!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