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痴斋
《壇经》读书分享第48天
2025年 3月6号
唐代洞山良价禅师的病越来越重了,有僧人近前问:师父啊,您四大违和,身体欠安,还有没有不生病的呢?
洞山说:有啊。
僧人问:那个不生病的还看您吗?
洞山说:不是他看我,而是老僧看着他。
僧人问:不知道和尚怎么看他?
洞山说:老僧看他的时候,好好的啊,不见有病。
这是一段充满机锋的对话。佛家认为,人身体的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的本体、自性是不会变化的,是恒在我们体内的,只是我们因为贪嗔痴而把它迷失了。修炼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它,从而成为佛,成为如来。
这位僧人当然知道体内这个不病的本体的存在,之所以这样问,似乎是想向师父印证一下到底有还是没有。洞山把事实告诉了他,而且启发他那个本体就在那里,没有动,没有变化,但它不会来找我们,是要我们去找它的。
为进一步点拨他,洞山问:我离开这个色壳子了,你到哪里和我再相见呢?
祖师慈悲,在弥留之际,还抓住一切机会接引弟子。可惜僧无对。功夫还不到啊。
于是,洞山做了一首偈:
学者恒沙无一悟
过在寻他舌头路
欲得忘形泯踪迹
努力殷勤空里步
他感叹学道的人多如恒河沙,却没有一个真正开悟的,都是因为在别人的经验说法中打着转;要做到忘却身心,见到本来面目,需要在“空”里努力下大功夫啊。
交代完,他让弟子给剃了发、洗好澡、披上衣服,然后敲响钟声,和大家辞别。僧侣们看师父端坐在那里,已然坐化,忍不住放声大哭。这一哭,“移晷不止”,就是一直到天黑都停不下来。
这时,洞山忽然睁开眼,对众人说:“出家人心不附物,没有什么好留恋,才是真修行。你们这样劳生惜死,哀悲何益?”
他叫来当家和尚,让庙里安排这些愚痴的僧人吃一顿愚痴斋饭,他再走。
但是众人实在依恋祖师,舍不得他离开,怎么办呢?也不知是谁倡导,还是大家心照不宣,弟子们强压着悲痛,开始置办这顿斋饭。这一置办,竟然就置办了七天!
《指月录》载:“延七日食具方备,师亦随众斋毕”。七天!洞山这种“临界”功夫,实在匪夷所思,阴阳界上,来去如此自由、洒脱!
终于吃完这顿最后的“愚痴斋”,洞山告诉众僧说:“出家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一般要走的时候,还是要安静一点的,大家就不要喧哗打扰了。”说完,回到方丈室,结趺端坐,这回是真的走了。
这一年,洞山祖师世寿六十三岁,他是二十一岁到嵩山受戒的,僧腊四十二年。
读完这个公案之后,我在想这个“愚痴斋”做了七天才办好,与我们现在的人去世后“过七”是否有关系呢?于是就B度了一下,也没有找到关联的地方。有知道这方面内容的吗?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639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