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我们不知道的那些事
现在说到龙,一般人都会想到中国、想到中华民族、想到黄皮肤、黑眼睛……想到与中国相关的美好事物,但龙一开始就是与这些美好的事物相联系吗?
施爱东的这本《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引用重多中外图片资料、古典书籍对龙的前生今世,做了一个客观性的、学术性的梳理。更多的是从外国人的角度挖掘龙做为中国元素存在的发展变化,有美好的,也有让人生厌的。但从作者用“发明”一词来讲述龙,我认为是在表明作者所说是“真实存在”过,不是意想。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中说,龙最早不是被崇拜的对象,只是仙人的坐骑,是人间与天宫交流的使者,从而成为皇权的象征,而他的外形也是多种多样,而现所见的——马的头,鬣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的画龙技法,更是在宋代以后和逐渐成型的。龙从皇权代表走向民间,是因为通商的需要,而从皇权代表走向国家民族标志,也是因为方便外交,但从没有严格的进行统一。

而在外国人眼中龙只是中国元素的一种,龙最早有传教士带到国外,最初龙也是美好而神秘浪漫的,与皇权紧密相连,“Dragon"对龙的译文最初也没有带任何恶化与恶意。而随着中国国运日衰,龙的形象也随之变得可恶可憎,不时被添加上有侮华元素。当你读到第三章《19世纪西方漫画中的“辫子龙”与中国元素》和第四章《辱华词汇“猪尾奴”的递进式东渐》你无比感慨,我们眼中龙那美好的形象,曾经有过这么凄惨的过往。那时的龙与猪一样都与“满大人”都是丑中国人的符号。

新中国未成立之前,中国文人为了团结民众,从众中中国元素中挑选出“龙”与“狮”,进行包装解读,可也没有真正发挥出巨大潜能。龙再次与中国、民族相联系,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文化等全面上升,龙的形象再次变得美好。
《中国龙的发明》只是让我们知道,龙是真是假,什么模样,有何功能,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先验的答案,龙只存在于人的内心,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龙。祥龙还是恶龙,尊龙抑或屠龙,不是由龙自身的内涵或外延决定,而是关乎人的态度和需求。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