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真是被文学耽误的“时尚icon”!

微信公众号:人民文学出版社

 

 

提到鲁迅,你是否只记得课本中“须发直立、横眉冷对”的画像?或是那句“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抑或是社交网络时代中各种鸡汤和金句层出不穷的表情包之王?但撕掉“严肃”和“梗王”标签,鲁迅比你想象的更“斜杠”、更有趣。这位以笔为剑的文学巨匠,竟是一位隐藏的设计鬼才、时尚达人。他设计的北大校徽沿用百年,手绘的书籍封面惊艳民国,甚至连穿衣法则都总结得头头是道。可以说,迅哥儿若生在现代,定是顶流博主!鲁迅的“跨界”绝非偶然。从《朝花夕拾》中描摹童年趣事的细腻笔触,到为萧红点评穿搭时的犀利眼光,他始终以赤子之心观察世界。他的多面性,恰是对“文人风骨”的另类诠释——既能在乱世中以笔为矛,亦能在烟火气中活出诗意。

01 从校徽到书封再到收藏:鲁迅的设计,藏着文人的风骨

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邀请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他设计的图案主体以篆体的 “北大” 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但他巧妙地将“北”字与“大”字的篆书进行了些许变化,使得两字的构成元素几乎完全一致,“北大”两字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此外,“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左图为鲁迅设计的初版北大校徽,右图为北大2007 年以鲁迅设计为基础启用的校徽)

猫头鹰logo(左图)是鲁迅的经典作品,仔细欣赏发现猫头鹰的眼睛正好是两个人的头部,肚皮正好是两个人的身体,巧妙利用了正负形的创作手法。在没有太多先例参考的年代,这个logo真正体现了鲁迅先生在设计与艺术方面的过人之处。

 

(右图为鲁迅在书籍的扉页上用猫头鹰元素做的创意设计)

 

鲁迅先生一生设计了60余本书籍封面,主张“素雅留白,古为今用”,被称为“民国第一平面设计师”:《呐喊》封面是鲁迅书籍封面设计中最有名的,对比强烈鲜明的红黑配色,深红底色如凝固的血痕,又预示着斗争和光明,黑色方块中压着“鲁迅”二字,象征他与时代同频“呐喊”与斗争;《彷徨》封面由鲁迅设计,陶元庆绘画,底色橙红,用了几何线条画三人呆坐椅上,面对着一轮圆而不圆、颤颤巍巍的深蓝色太阳,于百无聊懒中晃悠;《奔流》刊名题字,笔画相连如江河奔涌,至今仍是字体设计的经典范本;《国学季刊》,由鲁迅设计的封面取自汉画像石刻云纹图案,蔡元培手书刊名,图案古雅庄重,传统风格浓郁……

 

 

鲁迅先生的设计从不浮夸,却总能用最简的线条,传递最深的思想。正如他所言:“饰文字为观美,虽华夏所独,而其理极通于绘事”。( 《<蜕龛印存>序》)此外,鲁迅还热衷于收藏,对艺术品有相当高的鉴赏能力。他一生中收藏了2100多幅优秀的版画,来自16个国家300多位版画家,是版画界收藏第一人,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

1936年 沙飞作品《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汉画像拓片)

 

(木刻版画)

 

艺术大师陈丹青曾说:“鲁迅是一位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

 02时尚轮回100年,鲁迅的穿搭法则至今“真香”

由于拥有良好的审美,鲁迅一直走在时尚第一线。马甲、毛绒外套、高腰裤……现在流行的服装,100多年前就被鲁迅给玩明白了。

1903年,鲁迅剪去长辫,拍摄“断发照”并写下《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一剪,不仅是反叛旧制的符号,更成为他“以形表意”的时尚宣言——衣着与发型,皆可成为思想的载体。

 

(现存最早的鲁迅单身照,摄于 1903 年,人称“断发照”)

后来,他干脆为自己设计了一款经典造型:铁刷一般整齐的平头,加上隶书“一”字的胡子。陈丹青评价:“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笑谈大先生》)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文中有提到,有一天她穿了新衣服跑去问先生“我的衣服漂不漂亮?”鲁迅很坦诚的说“不漂亮”,对她的裙子做了一番评点后,犀利总结出五条法则:“瘦子避黑衣,胖子忌横纹,脚短穿白鞋,方格胜横格,竖纹显高挑。”句句直击痛点,堪称民国版“时尚圣经”,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但更绝的是,他将这些法则化为自己的穿衣哲学。他为自己设计马夹大衣,将传统长衫的衣领和扣子进行改良,领口采用的是当时最流行的中山领,整体简单又新潮。

 

 

你以为叠穿是当代潮人的专利?早在1930年代,鲁迅就玩出了“针织+针织”的神级搭配——紫色绞花背心叠穿粗针织开衫,内搭白色棉布立领衫,搭配高腰阔腿裤与宽皮带,拉长比例。照片中,他身体放松,表情少了些严肃,多了点潇洒。右手夹烟,左手掐腰,看上去完全不像50岁左右的中年人,倒像个新潮青年。不得不说,时尚果然是个轮回,而鲁迅先生早已走在了潮流的前沿!(点击上图,get迅哥儿同款紫色毛背心!)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周海婴回忆道:“这张照片,母亲最喜欢!一九三三年五月一日摄于上海。”上海的五月其实穿一件毛衣就够了,鲁迅为何选择这样叠穿呢?

 

 

 03 时尚单品“毛背心”:藏着铁汉的柔情 

1926年秋天,鲁迅收到了许广平从广州寄来的一件毛背心。许广平在写给鲁迅的信中这样写道:“今天放假休息,早上无事,仍在寝室里继续编织……而今天使我喜欢的,是我订了一个好玩的印章,要铺子刻“鲁迅”二字……”(收录于《两地书》)其中提到的“印章”,鲁迅后来一直用着,而“编织”则是许广平织的这件紫色的毛衣背心。收到礼物后,鲁迅郑重穿上,甚至写信“炫耀”:“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我看这样就可以过冬,无须棉袍了。”(收录于《两地书》)谁能想到,以犀利文风著称的“斗士”,也会为一件毛衣柔软了眉眼?原来,冷硬外壳之下藏着一颗温热的心。这件毛背心,不仅是许广平深情的载体,更是鲁迅对生活热爱的见证——他穿着它上课、会友、拍照、伏案写作,让平凡的织物成为时代洪流中一抹温柔的注脚。

 

链接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395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