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感想——《莎翁情史》值得一看
1997年上映的电影《莎翁情史》一直以来在网络上评价不高。它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被很多人认为是德不配位。而女主角薇奥拉的饰演者格温尼斯·帕特洛被称为“水后”。
我想看看它到底有多烂?没想到,我却被它吸引了。影片服化道精美,准确地还原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风貌。演员阵容十分强大,表演精湛。
故事梗概是:莎士比亚准备为玫瑰剧院写一部喜剧《罗密欧与海盗之女埃塞尔》。他灵感枯竭,十分渴望通过谈恋爱获得灵感。当时的英国不允许女性上台(和中国一样)。戏里的女性都由男扮女装的少年扮演。贵族少女薇奥拉热爱戏剧。她扮成男孩来到剧院试戏。其表演天赋一下子就把莎士比亚吸引住了。他和薇奥拉坠入爱河。薇奥拉是他的缪斯女神,他创作出伟大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他的仇家发现玫瑰剧院用女性演员,告发了剧院。危机时刻,女王出面赦免了他们,并要莎士比亚写一部喜剧《第十二夜》。结尾处,薇奥拉回归理智,和未婚夫去了美国。她是莎士比亚心中永远的女主角。
影片呈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第十二夜》的创作过程,构思巧妙。从一开场的《罗密欧与罗瑟琳》,到《罗密欧与海盗之女埃塞尔》,到最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的构思一直在变。写故事这个过程很少呈现在银幕上。这是影片能始终抓住我的原因。创作不易,写过小说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吧。
我问豆包为啥《莎翁情史》评价不高。
豆包给出四个答案:1.历史真实性存疑,有过度戏说之嫌。2.情节模式化。3.深度有限。4.过于轻喜剧化削弱了影片的严肃性和庄重感,会使观众觉得影片没“分量”。
影片虚构了莎士比亚的爱情史。已经有妻子和孩子的他显得很渣。有人认为这诋毁了莎士比亚的形象。女主已经有未婚妻,尽管她更爱莎士比亚。渣男配渣女的爱情,难免让很多人感到不适。
与同为历史题材的《勇敢的心》做对比,可以看出,悲剧的确比喜剧更震撼人心。威廉华莱士死的时候多感人啊。
当时《莎翁情史》打败《拯救大兵瑞恩》获得奥斯卡大奖,被很多人认为是黑幕。的确,《莎翁情史》的IMBD评分低于《拯救大兵瑞恩》。事实上,奥斯卡评委有几千人,很难作弊。何况评委投票不参考IMBD评分。抱着评分为金科玉律,其实是“人云亦云”的行为。
说格温尼斯·帕特洛是“水后”,就更可笑了。正是她的精彩表演撑起了这部电影。
我国的古装偶像剧里经常有女扮男装的情节。通常我们可以看到,女主妆容精致,口红眼线一样不少,甚至没有裹胸。剧中人(尤其是男主)硬是把她当成男人?观众一脸问号,每每觉得智商收到了侮辱。
我觉得这些女演员该去看看格温尼斯·帕特洛是怎样扮男装的,看看什么叫做影后级的表演。她的女装很漂亮,男装看不出破绽,试问几人能做到?
剧中有这样一幕,莎士比亚和女扮男装的薇奥拉去妓院,妓女对她一番挑逗,会觉得非常自然合理。
格温尼斯·帕特洛的形象十分契合《第十二夜》的薇奥拉。遗憾的是,《第十二夜》没有拍过电影。女主薇奥拉几乎从头到尾是男装打扮。的确很难找到合适的女演员。试想在莎士比亚的时代,由一个小男孩扮演女扮男装的薇奥拉,是不是快把人绕晕了?这说明男人扮女人还是稍微容易一些。
我很喜欢《第十二夜》的薇奥拉和奥利薇娅,是两个有闪光点的可敬又可爱的女性。
如果不是受差评的影响,我本应该早一点看到《莎翁情史》。由此可见,我还是一个容易被他人影响的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