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张艺谋
这本张英的张艺谋访谈录,算是国内较全较新较权威的吧,分三部分,一是介绍张的历程小传,二是电影,三是专访奥运。
历程也算传奇,特别是上书给文化部长要求读电影学院的事,便可看出其的胆大心细和对命运的不甘。就像有人说其脸长的黄土高坡内心却是长江黄河,哈哈。
电影不得不肯定其成就之高和才华,特别是摄影师的穿透感、俯视镜头的掌控、鲜艳的颜色、多媒体的运用、清晰认识到电影是创作+娱乐+商业的结合体--体现世界性人类性包容性、敏感的文艺和商业嗅觉、开创了真正的中国大片时代(英雄是唯三在海外用英文当字幕的电影之一,另两部是卧虎藏龙和美丽心灵),当然也有自己的无奈和吐槽,如没有好剧本所以其大量买作家作品改编(认为剧本耗费了90%的导演精力)、如冲击奥斯卡是要符合电影局的规则(轮庄)、如认为中国导演自我锻炼是不可以的--承担了电影所有的功能、如媒体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估计是针对首都文艺圈。
奥运则是说了很多趣事轶闻,如歌剧、舞台剧和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的积淀和帮助,如3人以上领导审查的意见都要改(妥协大师),如有1.5万群演(2500人一换,自称是大型广场艺术),如自嘲如果用鼓和红灯笼是死路一条呵呵,如方案一直改到最后的中国特色,如舍弃了秦腔,如实演时活字印刷部分是唯一没卡也没下雨的一次(运气),如姚明抱林浩开始没沟通完全是靠姚明自悟等等。
这个说实话,奥运这个,不可能所有人满意,张艺谋已经很牛了。至于电影,其70岁之后的一秒钟、狙击手、坚如磐石、悬崖之上、满江红、春晚秧歌机器人,真心是已悟无上之道,如臻化境,怎么出招都好看(除了刻意扶植女儿张末的除外),真希望国师能这种模式继续拍下去。
全书有一个问题,介绍小传时说张艺谋是因为三枪、十三钗和张伟平交恶,导致14年合作分手,原因是张伟平脑洞大开,硬将科恩兄弟的血迷宫用上小沈阳恶搞成喜剧,硬塞曹可凡不想用倪妮还加了床戏等等;但在访谈中张艺谋却谈成自己创新的2部佳作,这就是罗生门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