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我们总在用显微镜找孩子的缺点,却忘了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

总在焦虑当下的不足,却忘了用望远镜望未来的可能。

用放大镜找优点:优点越夸越亮,缺点越盯越暗

教育专家李玫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男孩成绩平平,性格内向,常被老师批评“没出息”。

父亲却对老师说:“我儿子每天放学主动帮同学值日,坚持了三年,这份责任心比成绩更珍贵。”后来,男孩成了公益组织的负责人。

你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就会朝着那个方向成长。

优点不是等来的,而是“看”出来的。

“每个不当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积极需求。”当你把注意力从“纠正错误”转向“发现闪光点”,孩子便不再恐惧失败,而是敢于在试错中成长。

教育不是修剪瑕疵,而是点燃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永远有再来一次的勇气。

用望远镜看未来:十年后,谁还在乎今天的一道错题?

知乎上有个扎心提问:“小时候被父母逼着改掉的‘缺点’,后来对你影响大吗?”高赞回答是:“我妈逼我改掉了吃饭左撇子的习惯,如今我在跨国会议上用左手签合同,没人觉得这是问题。但她当年因为这事骂我的场景,我现在都做噩梦。”

许多家长像“纠错机器”,纠结于一道错题、一次忘带作业、一回考试失利。却忘了:未来需要的是会思考、能抗挫、有热忱的人,而不是一台不出错的答题机器。

孩子调皮,但点子多——未来可能是创意鬼才;甚至“顶嘴”背后,藏着他独立思考的勇气。

真正的远见,是让孩子相信: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教育之道:在细节里种花,在格局里栽树

“我们不在乎孩子何时学会阅读,而在乎他们是否保持阅读的乐趣。”强者父母都懂得“双镜思维”:放大镜对准当下:用具体的赞美代替笼统的“你真棒”。

例如:“你刚才主动分享玩具给妹妹,妈妈为你骄傲!”望远镜望向未来:用发展的眼光代替焦虑的质问。

例如:“这次没考好,但你的错题总结得很清晰,这就是进步!”

教育最深的智慧,是让孩子在“被看见”中积蓄力量,在“被信任”中勇敢奔赴远方。

当你用放大镜找优点,孩子便学会了自我认同;

当你用望远镜看未来,孩子便拥有了无限可能。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871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