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二)
与政治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曹操文学世界中流露的真性情。他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展现了一个敏感多思的灵魂。
在建安文学的谱系中,曹操的诗文具有开创性意义。他率先采用乐府旧题写时事,如《蒿里行》描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战争惨象,其现实主义精神影响深远。
文学史家王瑶曾指出:"曹操的诗文有一种其他建安作家所不及的深沉与力度。"这种文学表达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曹操人格魅力的核心部分。当他写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时,那个多疑残忍的权谋家暂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对生命有深刻体悟的诗人。
曹操的矛盾性在用人政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一方面颁布《求贤令》,提出"唯才是举"的革新主张,大胆启用出身寒微的郭嘉、戏志才等谋士;另一方面又因猜忌杀害了荀彧、许攸等重要辅臣。
他对关羽的赏识与放走成为千古佳话,而对杨修的忌惮与处决又暴露了性格中的阴暗面。谋士程昱评价曹操"外易简而内机明",正是指出了这种表面宽容与内在多疑的复杂结合。
曹操的智囊团堪称三国时期最豪华的阵容,但他与这些智者的关系却总是笼罩在相互利用与猜忌的阴影中。这种矛盾源于权力顶峰特有的孤独感——越是接近绝对权力,就越难相信他人。曹操在《短歌行》中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正是这种孤独心境的真实写照。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90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