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或将告别 i486:这个“老古董”架构可能终于要退休了
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i486 架构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但这个诞生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老古董 CPU,似乎终于要从 Linux 内核中“光荣退休”了。
虽然 i486 早已退出了现代主流设备,但令人惊讶的是,Linux 内核至今仍保留着对它的支持。不过,这份“古董级别”的兼容性,可能终于要画上句号。
🧓 Linus Torvalds:是时候放弃 i486 支持了
一切的转折来自大约一周前。在一次 Linux 内核邮件列表的技术讨论中,Linus Torvalds 在邮件结尾语气坚定地表示:
“我真的觉得,是时候放弃对 i486 的支持了。现在没有任何理由还在这种事上浪费哪怕一秒钟的开发时间。”
这句话并非随口一说,很快得到了响应。第二天,资深内核开发者 Ingo Molnar 就提交了一整套清理补丁,明确提出要移除 Linux 对 i486 的支持,并将 32 位 x86 最低硬件要求提高到必须支持 TSC(时间戳计数器) 和 CMPXCHG8B(CX8) 指令的处理器。
换句话说,从 i486 到早期奔腾(Pentium)这些老掉牙的 CPU,都将不再受支持。
🧹 为什么现在要“清理” i486?
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决定并不突然,而是出于 现实和维护成本的考虑。
Ingo Molnar 在补丁说明中写道,继续支持这些近乎“绝迹”的处理器,不仅浪费时间,有时候还可能制造新的 bug 和维护负担。随着内核功能不断演进,为这些老硬件保留兼容路径已经变得不再划算。
这次清理内容相当彻底,包括:
-
CPU 架构移除:删掉了如
M486
、M486SX
、早期M586
、WinChip
和Elan
等老型号支持。 -
平台支持移除:如
RDC321x
、AMD Elan
这类极其小众的嵌入式平台也不再支持。 -
浮点运算模拟:删除了过时的
math-emu
模块和no387
启动参数,不再为缺少硬件浮点支持的 CPU 保驾护航。 -
默认启用新指令:
TSC
和CX8
这两个关键指令现在成为最低要求,不再为不支持的芯片绕路。
这些改动合计删掉了大约 14,104 行代码,仅新增 38 行,哪怕不算浮点部分,也清理了上千行,是对 Linux 内核维护工作的一次“减负”。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参阅内核邮件列表中的Molnar 的提议。
📆 这是一次重要的架构变动吗?
是的,如果这一提案最终被采纳,将是 自 2012 年 Linux 3.8 移除 i386 支持以来,第一次彻底淘汰一个 CPU 架构。
实际上,早在 2022 年,内核社区中就有人提出过放弃 i486,但一直没有推进到实际层面。这次由于 Linus 亲自发声,推进力度大大增强,说明这个变动的可能性非常高。
👥 这会影响谁?真的还有人用 i486 吗?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最后一批 i486 商业芯片早在 2007 年就停产了。如今,没有人会在这类古董机器上跑现代内核,唯一的用户可能就是极少数的爱好者,他们用来怀旧、收藏,或者运行模拟器做演示。
对于这些特殊用户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出路。他们仍然可以:
-
继续使用旧版本的 Linux 内核(如 LTS 版本);
-
使用 QEMU 等模拟器在现代机器上“复原”i486 环境;
-
或者干脆转向更轻量级的嵌入式系统或实时操作系统。
📌 总结:Linux 内核正在向前看,i486 是时候谢幕了
Linux 内核对旧硬件的支持一向“良心”,但维护终究不是无限制的。i486 的“寿命”已经远超其本职使命,如今终于走到了生命周期的尽头。
放弃对 i486 的支持,不只是清理代码,更是为了让内核变得更加轻量、高效、面向未来。这也说明 Linux 内核在不断进化,愿意在合适的时机果断告别过去。
如果你不是骨灰级用户或嵌入式设备厂商,那么这次变动对你基本没有影响;但如果你对计算机史有兴趣,这次“i486 退役”倒也是一次值得记录的技术里程碑。
The post Linux 或将告别 i486:这个“老古董”架构可能终于要退休了 first appeared on Linux迷.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