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近日召开的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更明确提出,要紧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效能,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进一步充实、调优、建强基层队伍。这一部署直击基层痛点,当前,基层公务员普遍面临“事务性负担重、权责不对等、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如何以系统思维破题,是当前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精准施策“减负”,让基层轻装上阵。精简形式主义,聚焦实效导向。严格落实基层减负文件要求,大幅压减重复报表、空洞总结和多头考核,推行“短会制”“数据共享”,让基层干部从“材料堆里”解放出来,回归服务群众本职。优化考核体系,突出实绩权重。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统筹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核心指标,弱化过程留痕,强化结果导向。通过日常调研、岗位贡献量化等方式,精准识别实干型人才。合理配置权责,探索赋予乡镇更多自主权,推动执法、审批等权限下放,配套专项资金和人力支持,实现“权责匹配、资源下沉”。
多维发力“强基”,锻造过硬队伍。建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多举措配齐基层干部,保证基层工作有人干事,有人会干事。通过打破地域、身份壁垒,面向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群体定向招录,优先补充教育、医疗、农业等紧缺领域人才。同时,完善“双向挂职”机制,选派优秀公务员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吸引外地干部到基层一线历练。根据基层任务量、队伍结构变化灵活调配职级资源。对长期扎根乡村、业绩突出者,优先晋升职级、提高待遇,树立“干得好就有奔头”的鲜明导向。强化能力培训,补齐短板弱项。依托党校等平台,分层分类开展乡村振兴、应急处突、数字化治理等专题培训。
久久为功“护航”,凝聚治理合力。明确松绑减负不是“躺平”,而是为了更好地担当作为。要畅通基层向上反映问题渠道,常态化听取基层诉求,通过设立“意见信箱”、建立信息监督平台等方式畅通反馈渠道;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以“三个区分开来”为标准,避免干部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思想,鼓励基层干部在改革中敢闯敢试,担当作为;营造尊崇先进、争做先进的氛围,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宣传感人故事,营造增强职业荣誉感。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唯有刀刃向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让基层公务员轻装前行、履职尽责。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