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重新定义职业规划
大学里有一门课,叫《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公司的面试官也会问求职者:你未来几年有什么职业规划。
实际上,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没有规划才是正常的、普遍的。
即使是一个成熟的职场白领,也未必能预测自己未来的职业走向。恒大的员工,能预料到未来公司会暴雷吗?太难了。
九十年代我们国家就没有了“铁饭碗”,最近十年,随着互联网软件的爆炸式繁荣、就业和创业机会的增加,年轻人不一定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换工作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绝不是指能挣多少钱,而是未来整体的自我发展。我更愿意定义为【个人竞争力规划】。
首先我们要明确,有一些个人竞争力不强的岗位,是不需要进行规划的。比如收费员、盖章员、端盘子、安检员……这类职位的工作内容往往是大量机械的重复,没什么壁垒,且提升空间极为有限。
如果你在从事这类岗位,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要不要干一辈子,如果你满足于有一份工作能糊口或者不让自己闲着,就可以一直干。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就可以马上离开,选择一份有竞争力和提升空间的工作。
其他的行业、岗位应该怎么规划呢?
我有一种方法,叫【拆解行业天花板的核心竞争力】。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直播带货行业,就可以拿罗永浩作为行业天花板去拆解:表达的能力、主播的个人影响力、供应链能力、拉投资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售后能力……然后一项一项去规划,看自己通过努力大概能做到什么程度。
就像打篮球,想打得好,可以把打篮球的能力分成几部分:体力、运球、传球、投篮、抢篮板、防守,把这几项核心能力练好,那这个爱好或者事业就不会太差。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我今年要通过运球多少次完成过人、每天跑步多远实现一场球能打三十分钟、大腿负重多少斤多少次提升弹跳……
实际上,如果我们通过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去规划、执行,是不太害怕未来的变化的。
比如恒大,虽然倒闭了,但是如果你具备了你所在岗位的核心能力比如财务、销售、运营……即使换了公司或者换了行业,仍然可以有一份不错的事业。卖房子卖得好的销售,一样可以卖好其他产品;掌握了增长方法论的运营,去其他行业一样是金饽饽;财务人员受到的影响可能就更小了。
主业如此,副业也是如此。
我们怎么选择副业,当然是上升空间大、天花板高的。
同时,还要和我们的能力、时间适配。
如果完全没有规划,没有对自己能力的目标和定位,只是听了别人讲能赚多少钱就去做,就是白白浪费时间了。
更有甚者,还会被割韭菜。
通常我们不能预料到未来的变化,不管是大环境,还是自身。
能做的就是定一个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等待机遇的到来。
至于怎么选择行业、如何确定目标,我们后面聊。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098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