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党是怎样炼成的
置身于这个网络横行的时代,首先得对自己负责。别说什么管住孩子别碰手机,言传身教,自己先做到再说。
有事时,查资料、听小说,上网乃是生活常态。无所事事时,满网闲逛,小视频已然霸占了网络的大部分版面。免费的东西向来受欢迎,但代价是得接受系统的自动推荐内容,碰上广告更是让人抓狂。广告没人爱看,可它就在那儿,盯着盯着,一不留神就被诱导点击,瞬间跳转至某音平台。
某音的推广手段堪称一绝,无论你是否情愿,它就像苍蝇、鬣狗般死缠烂打,直到你被迫接受。回想当年的拼夕夕,不也是这般光景。起初反感至极,可慢慢地,渐进式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既然是消费,那在哪儿买不是买呢?于是乎,开始买买买。
然而,在这大数据统治的时代,网络无时无刻不在抓取你的信息,投其所好地为你推荐广告。别以为没点过相关网页就万事大吉,家人间的闲聊都可能被窃听器抓取,随之推送广告。别再把这频繁的巧合当作偶然,它其实觊觎着你的钱包。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在当下,这 “道” 越发诡异,让人不安。所谓的大数据时代,就是让人无处躲藏。
某音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万千生意人推送到你眼前,更加直接与直观。里面的推手个个能说会道,仿佛手中推销的是稀世珍品,却又价廉物美。在耳提面命之际,直降到你心痒难耐。手快有,手慢无,稍不注意,便乖乖掏荷包。
老话讲:会买的哄不了会卖的。有人直言不讳地说,站在互联网风口,狗屎都能卖出去。这话虽直白,却也道出了实情。
购买的东西质量如何,全凭你的认知水平与接受度。大不了退货退款,有运费险兜底。可大多货品质量介于良莠之间,若图省事不愿折腾,那就正中商家下怀。
若是日用品,凭借我们的认知尚能辨别优劣。可一旦涉及科技产品,面对那些参数,几人能真正看懂?无良商家连参数都不愿展示,只等你线上咨询,他们便信口开河。大不了退货退款,于他们而言,这是一场概率游戏,而网购正是如此。
我们常嘲笑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记忆能持续多久。吃一堑,长一智,不该仅停留在成语层面。屡屡被 “虐”,皆因试错成本太低,理性消费对普通人来说确实不易。
卖家为促交易,每日精进。买家购商品,也常购得教训。能把死的说成活的,商家凭借的不仅是嘴皮子功夫,还有脑力。而消费者只能在有限认知内挣扎,在买与不买的抉择中徘徊。
无利不起早,那些叫嚣着错过今天就涨价的,全是虚张声势。这时代,还有啥买不到?他们比你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