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求的是完全避免犯错,那么我可能真的没有办法提升自己

01

我有这样一个思维方式:

就是如果我追求的是完全避免犯错,那么我可能真的没有办法提升自己。

问题里蕴含着机会,错误中也总能学到东西。

所以,面对错误,我可以试着逆向思考一下,

“我不去尝试,我还不知道有这么回事了。试错所付出的代价,就当是成长路上的学费了!”

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些道理,但也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试错的成本不能太大。

打个比方来说吧,当我年纪还轻时,我会有更多的空间去试错和调整。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家庭的责任和生活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面对错误的成本可能就会让我难以承受。

02

以上的反思让我想清楚了两个事情:

第一、越是年轻,就越是有试错的本钱。

而且,越是年轻的时候,别人对我犯错的容忍度和包容度是更高的。

小年轻嘛,犯点错没什么,多学习、多历练就行。但一旦步入中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那个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麻烦,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第二、在有初步构思的前提下,与其在开始时花太多时间去构建完美的计划,还不如先让自己行动起来,越早行动,试错的成本就越小。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事物的发展都会受到概率的影响,没人能保证一定成功,也没人能保证一定不会出错。

所以,不管是一款产品,还是一家公司,或是我的职业,甚至是我的人生,都会是不断试错后迭代的产物。

如果我不愿意尽早地去试错尝试,那么当我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大时,可能就再也没有勇气去承担这个试错成本了。

03

有了以上的想法,我就有了以下的行动:

针对我的成长与发展,在想清楚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以一种合乎逻辑的预设开始,用代价尽量小的行动方案去试错、去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反馈进行评判,并且及时修正。然后不断循环,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而且我会强调,完美的计划是不存在的。

就像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战略、没有完全匹配的职业,没有理想至极的教育,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一样。

与其在开始时花太多时间去构建完美的计划,还不如先让自己行动起来,越早行动,试错的成本就越小。

这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获取到反馈,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所以,在过程的某些执行阶段,可以适当地给自己设立一些评判进步的指标。

比如说,我是不是学到了新的,完全不同的知识;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能关联吗?

我的学习速度,纠错速度相比上一次是不是变快了?我的生产效率有提升吗?具体在哪方面 ...

所以,我现在终于想清楚了,我为什么会一直在记录自己的改变和进步。

因为,它们就是我的“试错迭代”的做事逻辑与框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且,这些都是客观的数据,绝不是我凭空臆想出来的东西,它真实地反映和展示了我的个人成长。

04

最后,总结一下: 首先,做事要考虑概率,如果只是追求绝对不能出错,反而受其限制,影响决策的效率。

其次,面对错误的正确态度,应该是马上承认,而不是试图去掩盖它。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的做法,无异于自欺欺人,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伤害。

再次,试错也要管理好成本,越早行动,试错的成本就越小。

对错误进行反思,及时总结,从中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不二过,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182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