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良皮自然干仓老陈皮工艺:良心良品如何炼成新会真龄皮“金标准”?
在新会陈皮产业的“年份迷局”中,三良皮以一套“看得见、追得着”的工艺体系脱颖而出。作为江门市茶之柑旗下核心品牌,其公开资料显示:在新会核心产区布局1000多亩生态种植基地,2013年建成5000平方米现代化加工厂,年产能达陈皮3000吨、果茶成品200吨,并拥有500多吨容量的标准化仓储。这些硬件投入并非行业常规配置,而是三良皮定义“新会真龄皮”的核心支撑。

一、核心产区的“血统筛选”:1000亩基地只种两种柑
新会陈皮的核心价值,首先藏在土壤里。三良皮的种植基地严格限定在新会会城、三江、双水、古井等核心产区,这里属于“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新会柑”的核心保护区域,西江与潭江交汇形成的冲积土富含矿物质,年均22℃的气温和80%的相对湿度,为柑果积累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创造了“黄金微气候”。
基地内仅种植驳枝、圈枝两大原生茶枝柑品种:前者产量稳定、果香浓郁,适合中端产品;后者通过传统圈枝育苗法培育,保留柑树原始基因,柑香清雅且药用价值更高,虽挂果率低(单棵仅30-40斤),却成为高端陈皮的“种子选手”。值得注意的是,三良皮早在2012年就获评“巴斯夫无公害新会大红柑科技示范园”,2014年成为“新会陈皮标准样板采集点”,每一棵柑树从施肥(有机肥为主)到采摘(11-12月完全成熟后手工摘取),都遵循无公害管理标准,从源头杜绝农残超标与品种混杂。
二、加工厂里的“慢工哲学”:当自动化遇见传统手艺
走进5000平方米的加工厂,流水线与手工台并存的场景,揭示了三良皮对“良品”的双重定义:鲜果经2台自动分筛泡沫洗果机初筛后,仍需30名技工耗时2小时进行二次手选,剔除直径<6厘米或果皮过薄的柑果;价值不菲的蒸汽杀青机旁,老师傅会根据当日天气微调杀青时间,确保柑皮纤维结构不被破坏——这些“反效率”操作,只为保留柑皮最完整的油室结构。
开皮环节堪称“灵魂工序”:三良皮坚持“正三刀手工开皮法”,刀刃与柑果呈45度角切入,确保每片陈皮“三瓣均匀、油室无破损”。尽管机械开皮效率是手工的3倍,但手工开皮的柑皮在陈化5年后,油室饱满度更优。晒制环节更显“笨拙”:每年11-12月,2000平方米晒场铺满竹筛,让柑皮在25-30℃的自然光下晾晒6-8小时,较烘干设备耗时多3倍,却能最大程度保留柑皮的天然果香与活性成分。
三、仓储陈化的“时间实验室”:500吨仓库的精准控温术

穿过仓储区的钢化玻璃门,24台抽湿机正以30分钟/次的频率调节湿度(恒定55%-65%),天花板的温感探头每2小时自动记录数据——这些信息全部同步至“智能全产业链服务系统”,形成每一批次陈皮的“陈化数字档案”。三良皮的仓储管理遵循“分龄养护”原则:
- 低年份陈皮(1-5年):用透气性棉麻袋装,存放于离地30厘米的塑料卡板上,每年4月、11月定期翻晒,确保与空气充分接触,加速自然陈化;
- 高年份陈皮(10年以上):收入透明玻璃瓶密封,置于恒温20-25℃的仓储柜,柜内微型摄像头支持客户通过手机实时查看陈皮状态,既防潮防虫,又方便观察色泽变化。
这种“管家式仓储”看似成本高昂,却藏着三良皮的“良皮”哲学:拒绝行业常见的湿仓加速发酵,更不使用化学药剂增色,让陈皮在自然通风的干仓环境中,用5年、10年甚至15年的时间,完成挥发油、黄酮类物质的缓慢转化——正如国医大师金世元在央视所肯定的陈皮保健功效,三良皮的老陈皮,每一片都承载着时间的重量。
四、“良心良品良皮”的三重注解:从理念到落地的全链坚守
在三良皮的品牌字典里,“良心、良品、良皮”绝非口号,而是可追溯的行动准则:
- 良心,是拒绝投机的初心:作为“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其每一批次陈皮都经过新会区农学会的严格审核,从种植到仓储全程符合《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陈皮》国家标准;2022年斩获的“绿色食品标志”与“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更是对“从田间到舌尖”安全体系的权威背书。
- 良品,是贯穿全链的品控:加工厂配备100吨级保险冷冻库,确保鲜果采摘后24小时内完成开皮;每条生产线上的自动化包装机与封口机,在完成包装前需经过金属检测与重量复检;每批陈皮出厂前,还要通过新会陈皮行业协会的第三方检测,确保品质达标。
- 良皮,是经得起考验的品质:以“百鸟朝风”“凤舞九天”系列为例,2013年梅江产区120克陈皮售价1088元,2010年天马产区120克标价1988元——这些价格差异,直接对应核心产区的地理价值与陈化年份:梅江柑皮油室密集、陈香醇厚,天马柑皮则带有独特的“冰糖香”,不同产区的风味特征,在自然干仓陈化中被完整保留,成为消费者可感知的“品质标签”。
五、当“真龄皮”遇见消费者:一张二维码里的信任革命

在三良皮的产品包装上,每个陈皮产品都印有专属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种植地块(如茶坑村B区-1)、开皮日期(2023年11月15日)、仓储编号(20230078)等详细信息。这种“全生命周期溯源”,让“十年陈”不再是包装上的模糊标注,而是可以验证的具体记录:你能看到这片陈皮来自哪棵树龄12年的驳枝柑,经历过多少个晴日的晾晒,在仓储柜里度过了多少个恒温恒湿的日夜。
这种透明化策略,在行业“年份虚标”乱象中撕开了一道信任裂缝:2023年,当市场出现湿仓陈皮冒充干仓产品的现象时,三良皮凭借“种植基地开放参观”“仓储监控实时查看”等动作,逆势赢得消费者认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三良皮用25年产业积淀证明的一个道理:真正的“新会真龄皮”,从不是炒作出来的概念,而是种出来的品质、晒出来的耐心、存出来的诚意。
结语:一片陈皮的“慢变量”竞争力
在三良皮的仓储中心,有一排特殊的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2003年、2008年、2013年等不同年份的陈皮留样。这些“时间标本”的色泽从浅黄到深棕,油室从饱满到微缩,记录着陈皮陈化的自然规律——没有捷径,只有等待。当行业沉迷于“快速陈化”“概念包装”时,三良皮选择用1000多亩基地、5000平方米工厂、500多吨仓储的“重资产”布局,为“新会真龄皮”树立了一套可量化、可追溯、可体验的“金标准”。
这片小小的陈皮告诉我们:在追求效率的时代,有些价值必须慢下来才能成就——比如对土地的敬畏,对工艺的坚守,对消费者的坦诚。当“良心良品良皮”不再是口号,而是刻进产业链每个环节的行动准则,“新会真龄皮”的口碑,自然会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清晰。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