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EGFR不同突变型的药物进展如何?
EGFR-概况

图:EGFR作用原理示意图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又名ERBB1,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HER家族成员之一,该家族还包括HER2(erbB2,NEU)、HER3(erbB3)及HER4(erbB4),属于受体酪氨酸酶(RTKs)。
EGFR位于染色体7p11.2,是由1186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糖蛋白。EGFR含有3个主要的功能结构域,分别为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和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区。
EGF、TGF-α等多种配体与EGFR胞外配体结合区结合后,EGFR可与自身或HER其他家族成员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导致胞内酪氨酸激酶区蛋白构象改变,引发酪氨酸残基的自磷酸化和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等一系列改变,包括Ras/Raf/MAPK,PⅠ3K- Akt以及JAK-STAT等途径。PⅠ3K- Akt信号通路产于细胞的增殖与转移;MAPK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存活;AK-STAT通路涉及肿瘤形成时的基因转录。
EGFR与非小细胞性肺癌、神经胶质瘤、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相关。其中EGFR突变型NSCLC(非小细胞型肺癌)对EGFR靶向药物更敏感,因而成为NSCLC一种重要的亚型。
在NSCLC中,EGFR酪氨酸激酶区域突变包括外显子18、19、20、21,其中较常见的突变类型是外显子19和21。
T790M
T790M型突变是常见的突变类型,大约是NSCLC患者的50-60%,此类突变患者对吉非替尼或埃洛替尼有耐药性。790残基位于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裂缝中疏水性包膜入口处的关键位置,因此T790M突变也被称为“gatekeeper”突变。EGFR-TKIs能够模拟ATP的结构且竞争性与EGFR激酶结构域结合。790位氨基酸突变后阻碍了EGFR-TKIs与EGFR的结合。
EGFR与ATP的结合能力更强,显著降低了EGFR-TKIs的功能。
目前有两种原理解释突变的原因,一种是亚克隆选择的结果,另一种是获得性突变。
C797S
C797S突变是常见的导致奥西替尼耐受的突变。C797S突变中797位与ATP结合的半胱氨酸被丝氨酸替换,导致奥西替尼不能与突变型EGFR结合。但是EGFR的T790M和C797S双突变存在条件下(极少见的病例中),突变型EGFR对第一代EGFR-TKⅠS展示出敏感性。因此可以用奥西替尼结合吉非替尼治疗。当等位点同时突变时,突变型展示出对EGFR-TKⅠS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的耐受性。
当突变型为C797S而T790M不存在情况下,突变型对一代和二代EGFR-TKⅠS敏感。但是在临床前和临床案例中,这类突变型将逐渐转变成C797S/ T790M双突变型。
在AURA3临床试验中。奥西替尼作为二线治疗药物,EGFR的C797S突变导致大约15%的耐受案例。
G796R/D
在奥西替尼治疗的肺腺癌中,大约有0.56%有G796R突变。分子对接结果显示G796R不仅侧链庞大空间上阻碍奥西替尼与EGFR的结合,同时亲水性基团阻碍了药物疏水性区的结合,使得结合在能量上是不利的。
相对于L858R/T790M双突变型,L858R/T790M/G796R三突变型的EGFR展示出对奥西替尼高达110倍的耐受性。
G796D最初是在奥西替尼耐受性NSCLC患者中发现,该突变的EGFR对奥西替尼的GI50增加了50倍。
G724S
G724S是一个非常少见的突变类型,对第三代EGFR抑制剂具有耐药性。结构分析及电脑模型表明EGFR的G724S突变可能激发富含甘氨酸的环的结构,导致与第三代TKⅠs的结构不相容的结构。但是不导致EGFR对第二代抑制剂的耐药性。因此G724S突变可能是由不同代的EGFR-TKⅠS诱导的极为罕见的突变。

图:EGFR相关药物发展
根据不同EGFR突变类型,目前也有不同的药物比如:
Almonertinib(阿美替尼)、Alflutinib、Lazertinib (YH25448)、Abivertinib (AC0010)等,同时也有结合其他方法针对EGFR的研究,比如双特异性抗体和ADCs、靶向EGFR降解的小分子(PROTAC)、poly polymerase 和PARP抑制剂、Aurora激酶抑制剂等。

图:针对EGFR突变型药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