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论语》解惑之一五零:焉用稼?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庄稼和种菜的事情,孔子非但不教,而且说:“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焉用稼?”后世人看到这句话,就批评孔子轻视劳动人民。理由很简单——没有农民种地,吃啥?没有工人织布,穿啥?没的吃、没的穿,臭美啥?
这种看法,貌似大义凛然,实则断章取义。
认真分析孔子的整句话,我们就会发现,孔子连续用了三个“上”字,指向“士大夫”,孔子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其主责主业是用“礼、义、信”来管理百姓,而樊迟却认不清主责主业,想学好农技去指导农民种地!而指导农民种地是“老农”“老圃”的主责主业。显然,是樊迟错认了自己的位置。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