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钜88%收入靠”收租”:经济寒冬谁在闷声发财?
当全球经济寒风凛冽,为何长江实业仍能稳坐钓鱼台?集团主席李泽钜在股东大会上的一席话,揭开了逆周期生存的财富密码——"有财务实力,遇到风浪会较易顶得住"。这背后,是长实集团88%利润来自收租物业和基建项目的惊人数据,更暗藏着一套经得起经济周期考验的商业逻辑。
长实的"现金奶牛"有多能产?
翻开长实集团的最新财报,一组数据格外醒目:约88%的利润贡献来自收租物业、环球基建业务及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组合。这意味着,传统开发商赖以生存的物业销售,在长实业务版图中仅占不到12%的份额。
李泽钜特别强调:"物业销售贡献较少,正好反映了我们前一段时间买地'严守纪律'。"这种"反周期"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在五六年前地价高峰时克制买地冲动,如今虽然销售业绩下滑,却换来了负债率仅4%的财务健康状态,甚至即将实现"净现金"的梦幻场景。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现金为王"的三大实操法则
第一法则:构建持续现金流护城河
长实的收租物业组合出租率稳定在86%,即使面对香港写字楼市场的低迷,仍能通过低成本优势维持盈利。这印证了巴菲特"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的警示——经济下行期,稳定现金流才是企业的救生衣。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第二法则:严守财务纪律的定力
当同行在土地市场疯狂加杠杆时,长实选择"宁可错过不做错"。李泽钜直言:"花无百日红,没有任何行业能长期一直向好。"这种对周期的敬畏,让企业始终保有应对黑天鹅的冗余资金。
第三法则:机会主义的精准出击
手握充足弹药的长实,对基建投资保持开放态度:"如果有优质、符合内部收益率要求的项目,我们基本上都会感兴趣。"这种"现金等待机会"的策略,恰似巴菲特在危机中抄底的智慧。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经济寒冬中的生存启示录
当下行周期成为新常态,长实的经营哲学值得每个经营者深思。李泽钜那句"小心驶得万年船",道破了百年企业的生存本质——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当多数企业为短期增长疲于奔命时,真正的商业智慧在于构建"旱涝保收"的收入结构。
现金从来不是企业的目标,但永远是穿越周期的通行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或许我们更该问自己:当下一场风暴来临时,你的企业是那个被吹倒的茅草屋,还是岿然不动的钢筋混凝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