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黄茶–品饮分享

日期:2025年5月22日下午

地点:室内

温度:26℃左右

天气:多云

茶品:莫干黄茶

选水(W):普利思饮用天然泉水16.8L

水温(T): 95度左右

主泡器:白瓷盖碗

第一道出汤:6秒左右

冲泡手法:定点中细水流

审评词版:

干茶:条索尚紧结,带小黄片,有毫,色褐黄


汤色:黄尚亮


香气:香气鲜嫩,带花香


滋味:浓厚尚爽稍涩


叶底:黄尚亮 柔软尚匀齐


个人品饮版:

它的这个香气,有玉米的鲜甜感带着淡淡的花香,浅尝一口,茶汤滑润柔和,甜度是有点像煮的玉米须水或者是茅根甘蔗水的那种甜度清甜带着闷感。

喉咙处残留的淡淡甜味,口腔内回甘生津整个人都沉浸其中,连窗外喧嚣都变得遥远,只余满心宁静,只觉岁月静好。

南风碎碎念:

黄茶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接触的比较少,估摸着大家也差不多,所以和各位茶友普及一下黄茶的来源。

“则称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      ——《茶疏》 许次纾

大致的意思是说:那些不善于炒制茶叶的产区,用大柴火在煮饭锅里炒烘,还没来得及出锅,茶叶就已经焦煳干枯了,难道能饮用吗?再加上用竹制大篓,茶炒完还没冷,就放进竹制大篓当中。即使有绿枝叶、紫笋芽,也很快变枯变黄,只能算是劣等茶品。哪里能经得起品评斗试呢?

“仅供下食,奚堪品斗”八个字,表明作者对黄茶是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的。

但《茶疏》中的这段文字,确实和现代黄茶工艺大致相同。其中“乘热便贮”四字,也符合黄茶制作中“闷黄”的技术要领。

螺青山绾青螺髻,地锦花铺锦地衣。

通过许次纾的文字,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断:黄茶的工艺,来自于茶农制茶手艺不精造成的失误。

虽然文人墨客认为“仅供下食”,但我们据此可以把它作为黄茶工艺的萌芽的依据。

任何一种茶类从萌芽到天下闻名都需要漫长的时间被发现、遗忘,再被发现,再被遗忘,黄茶的普及之路还有很长。

随缘更  关注我  了解更多茶知识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290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