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澄清录(之五)
破除迷信第二(二)
文/黄润华
及至元之子昂,始重追魏晋之风,求遒媚之韵。然因忠君之执念,人多鄙弃其叛祖求生,故继其风者无人,时流至明清更甚。明人书多学宋,楷书渐弃,行草流盛。书艺比之宋更差,江河日下,书法逐渐走下坡道矣。而清人突发奇想,不追书法之本,而逐刻石之固,名之为碑学,强分南北,碑帖成水火之势。虽幸有梁诗正、梁同书父子之逆,少传晋人之书风。然也未足成气候也。
书道衰微,人多怨怼。追究无门,直难师传之不继,笔法之失绝。因此唐人张彦远之杜撰更让众人叹惋。流行至今,传说神乎,多临池慨然,而少务实勤力。急功近利者众,几十年历历趋求者鲜。
彦远谎言,蔡伯喈笔法乃幸神授,后传之其女,代代相传至彦远本人乃绝。世代传授之说为张彦远所立,传之及己乃止。附会杜撰之说乃明,后人却信之不竭,趋之若鹜。实为己书之败求讬,更为神化抬高书法作的也。讹传至今,信之者更不乏人在。更有甚之者,言必汉晋,传务师承。什么不拜师而学书,自掉深坑,永无翻身之日。又说书法至今,书艺书道已尽,不能学、学不得。要学必从篆隶始,方能有源,方能或成。直乃胡扯乱言,妖言惑众罢了。
书法不过是毛笔写汉字,其技艺不外执笔、用笔、结构、行气、章法五者。如果能如古人之执,断无不成之理。今人多无用毛笔写字之习惯,故学书法关键在于熟练,如果不能坚持,当然难以有所成就。书法也如其他技艺同,须经喜、爱、痴、癖、执,方能入毂而能。喜之而学必爱,爱之深必痴,痴之久必癖,癖之长必执,执之坚必有所成。若能如禅师三十年不下楼,求无成必难。要之者,不急求成,不趋邪道,时时练学,不求成而成,方为道之所在。
至于书法之风格风貌,乃时代之所及,非时人之所能改。虽说晋韵风流后世无及,然也无分高下之说。晋之后也偶有稍及晋韵之书家,元之子昂、清之芗林、近之元白,皆能上追魏晋之余风,今人切勿妄自菲薄也。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所谓“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通楷则,少不如老。通会之至,人书俱老。”不信偏,不急求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启功言“有一着力用力处,即有一僵死处。”书贵自然,非强求死执之能得!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