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多困局,其实只是“视角错位”

不妨换个视角,调整一下思维方式、转变心态,往往就能豁然开朗,迎来转机……
这两天的复诊安排非常满,从周五晚上开始,就连续不断有来访者进来,很多人一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真的快撑不住了。”
“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他还是那样!”
“我已经尽力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他们的身份不同,有的是妈妈、有的是职场人、有的是陷入感情拉扯的伴侣。但他们的困境,有一个共同点:
像是在原地打转,越走越焦虑,越说越痛苦。
就像我今天分享在封面图中的那一幕:
一个人在不断绕圈,看似努力,其实不过是把自己困在了一个认知死角里。
PART.01
困在“认知死角”里的人,总以为问题无解
前两天来访的一位妈妈,在诊室里几乎要落泪。
她说:“我儿子三年级,每次写作业都要我盯着,不然就不写。我说了几十次要专心,他就是不听。我真的尽力了,但他还是那样。我是不是失败了?”
听她描述的情绪,可以感受到她是真的疲惫了。她不是懒惰的妈妈,也不是没管教的妈妈,而是一个太用力、又太执着的妈妈。
我请她回忆一下,她和孩子平时的互动。她愣了几秒说:“不是我不让他说话,我只要一说学习,他就低头,一句话不说。”
我轻声问她:“那你有没有试过,不说‘学习’这个词,单纯陪他聊聊呢?”
她沉默了很久。
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没有方法,而是她只站在“说理”、“纠正”这个视角,无法跳出来看孩子的心理状态。
有时候,我们越是执着于某个解决方式,就越容易陷入认知的死角。你以为自己在“积极面对问题”,其实是在反复强化自己的盲点。
有时我们以为自己在解决问题,其实是在固守自己的认知盲区。
图
PART.02
视角不同,情绪和决定也会完全不同
还有一位职场来访者,近两个月来一直陷在情绪低谷中。
她说:“我真的怀疑我是不是被领导针对了。他总是不安排重要项目给我,也不给我汇报的机会。”
她对工作越来越没有热情,每天上班都像是在做无用功。
后来我引导她从“领导视角”来分析:他关注的核心指标是什么?他对你的态度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可能他是出于对公司整体架构的考虑?
那一刻,她忽然安静下来,然后说:“我从没这样想过。”
那次谈话之后,她并没有立刻升职或者逆转形势,但她整个人轻盈了很多。
她开始主动提需求,也开始用“建设性反馈”而不是“抱怨”去争取机会。
不是问题解决了,而是她的位置变了,看法也变了。
就像封面图里的另一个人,从平面的绕圈,变成了螺旋向上。
你的位置决定了你看问题的角度,而角度,决定了你是否看得见出口。
图
PART.03
那我们如何学会“切换视角”?
想要从“死角”里走出来,不是靠一夜觉醒,而是靠一点点调整。你可以从这三件事开始试试:
✅ 01. 暂停当下的情绪
情绪一旦爆发,大脑就会进入“自动化”反应,陷入既有的认知路径。下一次,当你觉得快“炸了”,请先深呼吸10秒,再做决定。
✅ 02. 问自己三个问题
- 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么想?
- 有没有我没看到的信息?
- 如果朋友遇到这事,我会建议她怎么做?
你会发现,换位思考不是要你“否定自己”,而是给自己一条平行思路。
✅ 03. 找个不在局中的人聊聊
我们看不见的盲点,别人一眼就能看穿。不是别人比你聪明,而是“在局者迷”。哪怕只是一个中立的人听你讲完,也可能是一个出口。
真正的成长,不是让问题消失,而是学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它。
写在最后
你以为你困在问题里,其实你只是被困在自己的看法里。
你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够好,而是:
你太久没有换一个角度看看自己了。
视角一变,心态可能就松动了。
思维一转,很多“死结”也能松开。
人生的很多困局,不是走不出去,而是你还没抬起头来。
🌟愿你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为自己留下一点“换个视角”的空间。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留言、点赞或转发给你身边的朋友,也许他们正在经历类似的“卡点”。
Miss温,会在每一个心理拐角处,陪你一起找到光的方向。✨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843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