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光,同其尘
前记:
脑子清醒过来了,是件好事,带着脑子去思考问题,比单单用心去思考强的多。
“和光同尘”,出自于道德经中的这四个字,我原本早就熟悉,只是忘记了转化为实践。昨天听梁老师在群里交流说:“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转化为实际行动。”今天早上拜读简友文章,无意间翻到这句话,又有所恍然大悟的感觉。也意识到自身不足——我习惯性去接近和自己有着相似之处的人,但是和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不相同的人,我会自然而然的远离。
这是我最大的一个缺点。
人人都有优点,人人也都有缺点,我常说,如果你看清了这个人的缺点,还愿意和她成为朋友,那就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突然很感谢守在我身边的那一群人,他们也一定很了解我,甚至比我自己还要了解我自己。可是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有放弃我,是应该给他们每一个人来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人常说婚姻,是在看清了彼此之后,依然选择热爱。真正爱你的人,是在看清了你的愤怒与悲伤,缺点与不完美后,一边骂着你,一边又保护你的人。其实,朋友亦如此,那些守候我至今的朋友们,不管男性还是女性,爱你们。
可是人总得要选择成长,既然又一次意识到自己不足,那就应该学着改变。“和光同尘”,自己眼中的世界未必就是“光”,别人处事的方式也未必是“尘”。出现问题一定是自己的包容程度还不够,一定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不够。
百度上的理解比我更深刻,复制来,学习。
是一种处世态度,入世之法,并非同流合污,褒义词。是有「和其光,同其尘」之心灵;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需“和光同尘”。《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脑子回归,是件好事,美好的一天。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849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