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背后的哲学智慧
空城计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了战略要地街亭。司马懿打败马谡之后乘胜追击,然后又率领15万大军奔西城而来。而此时在西城的诸葛亮装备跟不上,技术又差,城中剩下的还都是老弱残兵,即将面临被虐杀的困境,怎么办?
诸葛亮索性就大开城门,安排几个上年纪的老百姓在大门口若无其事地扫地,自己则坐在高台上,气定神闲地弹起琴来。结果这司马懿一看,犯嘀咕了:这家伙竟然这副状态,莫不是引我入城?我才不上当,撤……结果,一场危机顷刻间烟消云散,为何?
我们常常感叹诸葛亮的高超计谋,但是对背后的人性逻辑却从来没有深入分析过。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凭借这些老弱残兵吓退对手,其实有两个核心。
第一,诸葛亮对情绪有超高的掌控力。普通人在面对灾难性事件时,恐惧、胆怯、绝望等负面情绪往往会一拥而上,彻底沦为情绪的奴隶,大脑停止思考,只能选择听天由命。但强者虽然内心也会有各种负面情绪,但他们并不抗拒这些情绪,反而是允许它们存在,只是不过分关注它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审视己方情况”“思考如何应对”“有效行动是什么”上。这一点非常关键,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只能被情绪吞噬,即便具备能力,很多事也做不到。
第二,通过营造错觉,干扰司马懿的判断,让对方形成了己方需要的预期。诸葛亮选择正面开战必然毫无胜算,唯一可行的策略就是借助司马懿不知道自己真实情况的优势,故布迷局,虚张声势,让司马懿形成“此事没那么简单”“可能有埋伏”的预期,不敢妄动,以死中求生。你可以试想一下,若是诸葛亮站到城楼上大喊:司马狗贼,我城里有百万大军,你快退去吧!那司马懿会真的退去还是攻进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