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疆和张达大不了可以跑路,为什么冒着杀头风险去刺杀张飞?

高风险才有高回报。

范疆(《三国志》中记载是范强)和张达之所以要跑路,是因为受不了张飞的虐待。

张飞的性格是“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他对君子礼敬有加,对待士卒则随意打骂。这一点恰恰和关羽反相反。

刘备很早就提醒张飞,说你酷爱杀戮,又经常鞭挞士卒,鞭挞完后还让士卒侍奉左右,早晚要吃大亏。

但张飞把大哥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还是我行我素,动不动就给自己的亲随上鞭子。

张飞治军三十年来,鞭挞士卒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被鞭挞的士卒也不敢反抗,但终究有受不住的,范强和张达就成了第一个反抗的人。

《三国志》没有记载范强张达杀张飞的详细原因,《三国演义》发挥了下,说是关羽死后,张飞让范强张达三日内准备一万件白旗白甲,范强张达说时间太短,根本弄不来,结果张飞大怒,把他俩绑在树上各抽了五十鞭子,还警告两人,如果到了时间还弄不来白旗白甲,就杀他俩的头。

《三国演义》虽然夸张了点,但基本上符合张飞的行事风格,估计正史上张飞也让范强张达办个什么任务,两人没完成,被鞭打了一顿,两人一合计,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毕竟他俩不是受虐狂,干脆跑路吧。

但跑路又能跑哪里去,晚上跑,第二天一早点名就被发现了,还没跑出蜀汉就被抓回去杀头了。即使侥幸没被抓回去,那也只能钻深山老林当野人。

再幸运点,能跑到曹魏或者孙吴,但怎么说呢?说在蜀汉活不下去了,来曹魏或者孙吴讨碗饭吃?估计在关隘口就被当做间谍砍了脑袋。

范强和张达左思右想,还不如赌一波大的,干脆杀了张飞,拿着他的脑袋去投孙吴。

要想叛国投敌,必须得有筹码,像糜芳和傅士仁,手里掌握着城池,像孟达和黄权,手里掌握着部队,范强和张达,只不过是蜀汉的低级将领,手里既没有私兵,也没有城池,可谓两手空空。

如果能够把张飞的脑袋砍下来,当做投名状献给孙权,那也能换个一官半职。

为了下半生的荣华富贵,也为前半生所受的鞭打出口恶气,范强和张达铤而走险杀了张飞,提着他的脑袋就投了孙权。

《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范强张达投降孙权的后续,估计也没什么好下场,对这种卖主求荣的叛徒,孙权也不可能予以重用。《三国演义》中,则描述孙权得到张飞的脑袋后,为了跟刘备求和,就把范强张达连同张飞的脑袋一起送还给了刘备,刘备就让张苞把两人给活剐了。

《三国演义》的记载比较符合历史真相,范强张达这种人,跟糜芳傅士仁黄权孟达不一样,只想凭借张飞的脑袋换个富贵,张飞毕竟已经死了,脑袋已经失去了价值,范强和张达聪明反被聪明误。

话说回来,范强张达不怎么聪明,张飞就聪明吗?也不怎么聪明。关羽因为得罪了糜芳和傅士仁而被二人出卖,张飞因为鞭打了范强张达而被二人杀害,这哥俩用脑袋给后人留下了一条宝贵的教训,那就是:做人还是要留一线,既不要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

在职场上,我们总能遇到一些自以为是的小领导,人模狗样,媚上欺下,说不定哪天就阴沟里翻了船。连关羽张飞这种大人物都能翻船,何况这些虫豸一样的小人物。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57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