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人工智能正在扼杀网络,有什么能拯救它吗?
经济学人:人工智能正在扼杀网络,有什么能拯救它吗?
ChatGPT及其竞争对手的崛起,正在颠覆互联网的经济基础。
大约从去年年初开始,马修·普林斯(他的公司Cloudflare为全球约五分之一的网络提供安全服务)陆续接到一些大型媒体公司高管的电话。这些高管向他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担忧:“我们遇到了一个新的在线威胁。”普林斯起初以为是朝鲜的黑客攻击,但对方回答:“不,是人工智能。”
这些高管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如今已非常明显的趋势:人工智能正在彻底改变人们上网的方式。现在,用户更倾向于向聊天机器人提问,而不是使用传统的搜索引擎。聊天机器人直接给出答案,而不是提供一堆需要点击的链接。这种变化导致内容发布者——包括新闻网站、在线论坛,甚至维基百科这样的参考平台——的流量急剧下降。
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用户的浏览习惯,还动摇了互联网的核心经济模式。过去,流量通过在线广告变现;而现在,这种流量正在迅速减少。内容创作者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希望人工智能公司能为他们提供的信息付费。如果无法实现这一点,开放的互联网可能会演变成一种完全不同的形态。
自2022年底ChatGPT问世以来,人们迅速接受了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OpenAI(ChatGPT的开发者)表示,目前约有8亿用户在使用它。ChatGPT甚至成为iPhone应用商店下载量最大的应用。苹果公司透露,今年4月,Safari浏览器的传统搜索量首次出现下降,因为用户开始将问题交给人工智能解答。OpenAI还计划很快推出自己的浏览器。
面对OpenAI等新兴力量的崛起,谷歌(占据美国传统搜索市场约90%的份额)也不甘落后,迅速在搜索引擎中整合了人工智能功能。去年,谷歌开始在部分搜索结果前添加人工智能生成的“概述”,如今这种功能已随处可见。今年5月,谷歌推出了“AI模式”,这是一个类似聊天机器人的搜索引擎版本。谷歌宣称,用户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让谷歌帮你搜索一切”。
然而,随着谷歌开始直接“搜索”并展示这些信息,人们不再需要亲自访问那些提供信息的网站了。Similarweb是一家追踪全球超过1亿个网站流量的公司,他们的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的一年中,全球由人类发起的搜索流量下降了约15%。虽然某些类型的网站(比如业余爱好者的页面)仍然运转良好,但其他领域却受到了严重冲击(见图表)。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往往是那些过去常被用来解答搜索问题的网站。例如,科学和教育类网站的访客减少了10%,参考类网站下降了15%,而健康类网站的流量更是暴跌了31%。
对于依赖广告或订阅收入的公司来说,访客流失意味着收入减少。“我们和谷歌的关系原本一直很好……但他们突然单方面改变了规则,”Dotdash Meredith的负责人尼尔·沃格尔说。这家公司旗下拥有《人物》和《美食与美酒》等知名杂志。三年前,他们网站的流量有超过60%来自谷歌,而现在这一比例已降至30%左右。“他们实际上是在用我们的内容和我们竞争,”沃格尔先生抱怨道。谷歌则坚称,他们对他人内容的使用是公平合理的。但自从推出AI概述功能后,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在新闻相关的搜索中,用户不再点击后续链接的比例从56%上升到了69%。
“互联网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Stack Overflow的首席执行官普拉尚斯·钱德拉塞卡说。这家公司以程序员的在线论坛闻名。“AI基本上切断了大多数内容网站的流量来源,”他解释道。由于访客减少,Stack Overflow论坛上发布的问题也越来越少。同样依赖用户贡献的维基百科也警告称,那些不标注来源的AI生成摘要会“阻碍人们访问和贡献内容”。
为了维持流量和收入,许多大型内容生产商开始与AI公司谈判许可协议,甚至不惜诉诸法律手段——新闻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汤姆森将这一策略称为“一边求爱,一边起诉”。新闻集团旗下拥有《华尔街日报》和《纽约邮报》等媒体,已与OpenAI签订了协议。同时,它的两家子公司正在起诉另一家AI搜索工具Perplexity。《纽约时报》则与亚马逊达成合作,同时起诉OpenAI。类似的交易和诉讼仍在不断涌现。(经济学人集团目前尚未授权其内容用于训练AI模型,但已同意谷歌使用部分文章来支持其AI服务。)
不过,这种策略也存在局限性。首先,法官似乎更倾向于支持AI公司:上个月,加州的两起独立版权案件均以被告Meta和Anthropic胜诉告终,这两家公司辩称,使用他人内容训练AI模型属于“合理使用”。此外,唐纳德·特朗普似乎也站在硅谷一边,认为美国必须抢在中国之前加速发展这项未来技术。他甚至解雇了美国版权局局长,仅仅因为她主张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训练AI并不总是合法的。
AI公司更愿意为持续获取信息付费,而不是一次性购买训练数据。然而,目前这类协议的金额并不算高。例如,在线论坛Reddit将其内容授权给谷歌,据传每年能获得6000万美元的收入。但在今年2月,Reddit因用户增长低于预期(主要受搜索流量波动影响),市值一度缩水超过一半。不过,随着后续增长回暖,股价也有所回升。
更大的问题在于,互联网上数以亿计的网站规模太小,既无法吸引科技巨头的关注,也无力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尽管这些网站的内容对AI公司至关重要,但单个网站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即使它们想联合起来谈判,反垄断法也会成为障碍。一些网站选择屏蔽AI爬虫,但这意味着它们将彻底失去在搜索引擎中的曝光机会。
软件服务商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Cloudflare现在会询问新客户是否允许AI公司的机器人抓取其网站内容,并明确抓取目的。凭借庞大的用户规模,Cloudflare比大多数公司更有能力组织内容网站集体行动,迫使AI公司支付费用。目前,Cloudflare正在测试一种“按爬取付费”的系统,允许网站向机器人收取访问费用。Cloudflare的CEO普林斯表示:“我们需要制定规则。”他理想中的模式是“人类免费获取内容,而机器人必须支付高昂费用”。
另一家名为Tollbit的公司则提供了一种“机器人付费墙”的解决方案。它允许内容网站根据内容的新鲜度向AI爬虫收取不同费用,比如对最新文章收费更高,而对旧闻收费较低。今年第一季度,Tollbit处理了1500万笔微型交易,服务了2000家内容提供商,包括美联社和《新闻周刊》。公司CEO托希特·帕尼格拉希指出,传统搜索引擎往往导致内容同质化(例如大量重复“超级碗何时开赛”这类问题),而付费模式能激励原创内容。Tollbit的最高单次爬取费用就来自一家地方报纸。
此外,由比尔·格罗斯创立的初创公司ProRata提出了另一种模式。格罗斯是上世纪90年代“按点击付费”广告模式的先驱,这一模式至今仍是互联网的核心。他建议将AI生成答案旁的广告收入,按内容贡献比例分配给相关网站。ProRata的答案引擎Gist.ai已与500多家合作伙伴(包括《金融时报》和《大西洋月刊》)分享广告收入。不过,格罗斯坦言,目前这更多是一种示范,而非对谷歌的直接挑战。他的主要目标是“展示一种公平的商业模式,供他人借鉴”。
内容创作者也在重新思考商业模式。Stack Overflow的企业订阅服务Stack Internal的创始人钱德拉塞卡尔表示:“互联网的未来不依赖于流量。”新闻出版商正为“谷歌流量归零”做准备,转而通过Newsletter和App直接触达用户,同时将内容置于付费墙后或转向线下活动。例如,Dotdash Meredith表示,尽管来自谷歌的流量减少,但总流量仍在增长。此外,音频和视频内容在法律和技术上更难被AI引擎概括。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YouTube是AI引擎推荐流量最多的网站。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网络在衰退——事实上,谷歌的罗比·斯坦因认为,网络正进入“一个超级扩张的时代”。随着AI大幅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网站数量正在快速增长:谷歌的爬虫数据显示,过去两年网络的规模扩大了45%。AI搜索还提供了全新的提问方式,比如拍一张书架的照片,询问接下来该读什么书。这种创新可能会为网站带来更多流量。在AI搜索中,被“阅读”的网站数量远超以往,尽管这些阅读并非由人类完成。为了给出一个答案,搜索引擎可能需要扫描成百上千个页面,从比人类读者更广泛的来源中提取信息。
针对“谷歌分发的人类流量减少”这一观点,斯坦因表示,公司并未观察到出站点击量的大幅下滑,尽管他们不愿公开具体数据。除了AI的影响,人们访问网站减少还有其他原因——可能是沉迷社交媒体,也可能是收听播客。
过去,网络的消亡曾被多次预言——先是社交网络,然后是App——但这些预言都未能成真。然而,AI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威胁。如果网络希望维持现状继续发展,网站就必须找到新的盈利模式。“人们显然更倾向于使用AI搜索,”格罗斯先生说。“为了互联网的生存、民主的延续以及内容创作者的可持续发展,AI搜索必须与创作者分享收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