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说秦腔︱秦腔之火

安万剧院一曲新声,秦腔沉寂的枯枝上骤然爆发出春意。西北大地仿佛被惊醒,各院团台口应接不暇,观众如潮涌至,剧场内外人山人海。此火燎原之势,本该是秦腔百年根系重焕生机的吉兆。
然而火光摇曳处,灯下黑影亦随之舞动。一些“黑粉”与无良主播,竟于这团温暖火光之下,将一捧艺术新苗视作角斗之场。他们不择手段,造谣生非:安万在陕演出取消,被强行诬为“陕西院团作梗”;侯院长一句“我的地盘我做主”,其本意不过指自己视频空间,却被恶意截取后半句,硬生生扭曲成争抢“陕西地盘”之证。更有甚者,打着“安万粉丝”旗号,却行着毁谤安万、撕裂秦腔之事。为安万招黑,让秦腔蒙羞。
如此行径,无异于向清泉投毒。安万多次坦言陕西“一院两社”戏好,“自己比不上”,要看戏,还是要看三意社及研究院的戏,图红火热闹就看安万的戏;侯社长也道,同行本应同心,皆盼秦腔繁荣,希望同行都好。秦腔之火,本应照见彼此的面庞;而那几缕黑烟,却试图遮蔽这光明,在秦腔与戏迷之间挖开一道虚妄的鸿沟。
幸而,谎言终究无法遮蔽那真实的血脉联结。陕甘自古一家,秦腔之河在两地间流淌百年不息。安万剧院中,陕西籍演员占去八成之多;陕西名家常在甘肃舞台献艺,陕西院团在甘肃的演出台口亦从未断绝。新增的戏迷们坦言,他们很多人是因安万方初识秦腔,进而沉浸其中,开始关注各院团名家——这是秦腔之幸,是火种蔓延的明证。
地域之隔,终归只是地图上的墨线;秦腔的根须,却早已穿透千沟万壑,深扎于陕甘共有的文化沃土中。那滋养秦腔的活水,在陇原与秦川间奔涌交汇,岂容几缕黑烟污染?陕西有戏,甘肃有台,同气连枝,本为一体。
此等局面,得来何等不易!戏迷自可各寻心仪之剧团与名家,静心观赏便是。不喜者不看即可,何须听信黑粉的谗言,卷入那些博眼主播的纷争?这些为私欲而煽风点火者,何尝不是一面啃食秦腔血肉,一面又朝这哺育他们的母体狠咬一口?
秦腔的天地如此辽阔,容得下安万的新声,也容得下“一院两社”的厚重。各美其美,各展其华,方是百花齐放之真意。陕甘本如手足,何须争雄?彼此认可,同舟共济,护持这团来之不易之火——当陕甘之秦声和谐交响于黄土之上,那才是秦腔真正的盛世回响。
秦腔之火,既已燃起,便该添柴而非泼水;既已照亮前路,便不该再容黑暗窃据光明。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