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化路径安置 激活退役军人价值
脱下戎装,荣归故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一头连着国防安全,一头系着万千家庭冷暖。当传统"行政编""事业编"安置模式面临的编制资源趋紧、人才需求错位等现实挑战,探索多样化安置路径,将安置焦点从"位置"转向"发展",从"给予"升华为"赋能",既是回应退役军人多元期待的务实之举,更是盘活人才资源、促进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国企舞台:构建人才适配新格局
在保障计划安置渠道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推动国有企业成为接收安置退役军人的重要阵地。组织人事部门需与国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深度掌握企业对安全保卫、行政管理、物流调度、党建等岗位的实际需求。退役军人过硬的政治素养、强大的执行力与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天然适配这些关键岗位。同时要完善激励政策,对积极履行安置责任、成效显著的国企,在项目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倾斜;国企则应开放优质岗位,明确职业发展通道,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与发展平台,真正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二、创业扶持:打造全周期赋能体系
对于怀揣创业抱负的退役军人,政府需构建"扶上马、送一程"的全链条支持体系。设立退役军人创业专项扶持基金,提供贴息贷款、初创补贴,简化审批流程,让"好政策"快速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支持。组建由成功企业家、行业专家、资深退役军人构成的创业导师团,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辅导,定期组织创业沙龙、项目路演,搭建经验交流与资源对接平台。同时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和风险评估预警,引导退役军人选择符合自身条件、契合市场需求的项目,避免盲目投资,切实提升创业成功率。
三、技能培训:锻造市场竞争力钥匙
面对快速迭代的产业需求,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退役军人顺利转型市场的关键。应联合优质职业院校和大型企业,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围绕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应急救援、无人机操作等区域重点发展领域设置课程,实现"入学即入职"。培训内容需紧密对接国家职业标准,确保学员结业即获得行业广泛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建立退役军人技能人才信息库,向用人单位精准推送,提升就业匹配效率。此外,建立技能提升长效机制,提供补贴性"回炉"深造机会,鼓励利用线上平台持续学习,确保退役军人始终保持市场竞争力。
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通过拓展国企岗位、强化创业扶持、深化技能培训,不仅能实现退役军人自身价值,更能为社会输送经过军队锤炼的优质人才资源。多元化路径安置的探索,必将为国防建设与社会发展注入双赢动能,书写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崭新篇章。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007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