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文化:老牌企业如何突破品类封锁

现在众多老牌企业不增长的问题之一,是受困于原有品类泥潭:咖啡品牌在咖啡机、咖啡豆的圈子里激烈厮杀;运动品牌被死死按在鞋服赛道,哪怕换个品类也难有作为;手机厂商做耳机、电脑,用户却只认你的手机——品类天花板如影随形。

品类是牢笼,文化才是钥匙

当品牌被困在品类中,真正的出路不是横向拓展品类,而是向上穿透——用文化价值打破品类的物理边界,让用户为你的信仰买单,而不是为你的产品功能买单。

文化是磁铁,用户是铁屑。

当品牌成为某种文化图腾,用户追随的就不再是单一品类,而是品牌背后的精神主张:

  • 耐克早已不止卖鞋,它卖的是“Just Do It”的运动精神。从健身器材到运动饮料,用户心甘情愿跟随,因为耐克代表着他们渴望的突破自我;
  • 苹果更不只是科技公司,它是“Think Different”的创造力化身。无论手机、电脑、耳机,用户买的都是那份“改变世界”的文化身份;
  • lululemon从瑜伽裤起家,如今卖运动内衣、跑鞋甚至冥想垫。用户追随的,是它代表的“热汗生活”哲学——一种积极自律的生活主张。
  • 文化穿透品类,具体怎么打?

    1) 找准文化锚点:别空谈“美好生活”。你的品牌究竟代表什么精神?是“野性探索”还是“精致生活”?是“叛逆新生”还是“匠心传承”?文化定位越锋利,穿透力越强。

    2) 用故事而非功能说话:停止罗列参数。讲述你的品牌为什么存在?它如何改变用户的生活?比如户外品牌Patagonia,它的故事永远是环保使命,而非冲锋衣的防水指数。

    3) 让用户成为文化共建者:文化不是独角戏。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间”,让用户在其中工作、社交,成为文化一部分;lululemon通过社区瑜伽课,让用户亲身实践“热汗生活”,品牌与用户共同定义文化内涵。

    4) 跨品类设计,文化一脉相承:新品类的拓展,必须自然承载核心文化基因。无印良品从文具、家具到酒店,始终贯穿“质朴、留白、自然”的美学理念,用户无论买什么,都在为同一种生活哲学投票。

    执行关键:真实、聚焦、长期

    真信仰,不投机:文化不是营销包装纸,而是品牌基因。用户一眼就能看穿真假。

    极度聚焦:试图讨好所有人,文化必然模糊无力。找到那群真正共鸣的核心人群,深耕。

    长期投入:文化塑造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的内容、体验、产品去浇灌,才能生根发芽。

    当品牌成为某种文化的代言人,品类便从牢笼变为舞台。用户追随的是文化信仰,产品只是承载信仰的容器——容器可大可小,可方可圆,只要精神内核不变,用户自会追随。

    鼓浪文化:文化是品牌最高的护城河,也是最强的破圈利器。当文化被认可,品牌便拥有了穿越周期、跨越品类的通行证——这才是真正的破圈之道。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029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