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尖接住千年的美

      从 6 月 21 日起,每个周末我和小伙伴琴姐一起走过了整整一个月的汉服妆造课程。像是推开了一扇雕花木门,猝不及防撞进了一个流光溢彩的美丽新世界 —— 原来美可以被如此细致地拆解、重塑,再温柔地赋予生命力。

  最初的念头只是觉得汉服好看,也想学习一个新手艺,没有多想,全网搜索选了自认为最好的老师,实际证明也是最好的团队就报名学习了。

  原以为不过是学化妆梳发,能有什么难?哪知道第一天就被按在地上摩擦。第一天的课程是学习理论、认识化妆品和做手工发包。理论和彩妆产品学起来稍微轻松,等到上手在琴姐的脸上互相练习时,手已经抖得不像是自己的,完全没有办法控制,拍粉底的力度是否合适纯靠“盲猜”,眉毛的形状顾不上,眼线,能描上就谢天谢地,哪敢奢求对称好看。感谢琴姐全程的配合和没有丝毫抱怨。

  好不容易画完一整个妆,就开始手工活——曲曲发做发包。海欢老师说,我们做一点放松的小手工。我,曲曲发是长手了吗?一直跟我对打,怎么都包不进去,边做边想哭出来,老师,还有多少手工要做?海欢大约感受到了我的焦虑,不断的提供帮助和安慰,真是超级贴心温暖的老师。

  经过一番挣扎,总算是把发包做完了,看着做好的发包也不能相信这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结束一天的课程已经是晚上近十点,拖着一身疲惫回家。

  第二天就开始了魏晋的造型,请的一个十分安静美丽的模特小姐姐做演练,海欢老师纤细的手指穿过她的发丝,挽出流云般的发髻,再蘸取如暮霭烟霞色的胭脂扫过双颊,换上广袖交领的魏晋衣衫,最后插上自制的玉簪。画里的美人走到了脸前,眉眼间带着山水的清冽,衣袂飘动时像裹着月光,哪还顾得上自己练习,只有蛙声一片的赞叹。太美了真的也容易影响学习(手艺太烂找的借口)。

图源海欢老师

  往后的日子便像被按了快进键又细细拆解:每天从晨光熹微学到暮色四合,看老师在模特头上 “种” 出云鬓,在脸上晕染出朝代的气韵,再配上熨帖的衣裳与点睛的配饰。除了中午扒几口饭的时间,眼睛和手都没歇过 —— 记发型的拆解步骤、练画花钿的技法、琢磨唇脂的叠涂层次。信息量大得像潮水,第一天的手忙脚乱,慢慢变成第三天能稳住手腕画眉形,第五天会用发胶固定碎发,到最后竟能在我的头模姐妹小美的头上梳出个像模像样的双环髻。

图源海欢老师

  中间穿插了晓琳老师的民国课,一段头发在晓琳手里仿佛生出了魔法,转眼就变出温婉的波浪卷、利落的低发髻,每个转折都让人舍不得眨眼,生怕漏看了哪个关键动作。旗袍模特是位非遗旗袍传承人,肤白胜雪,眉眼带俏,经晓琳老师一打扮,鬓边别朵珠花,颈间挂串珍珠,举手投足间尽是旧时光里的富贵娴雅,让人想起老月份牌上的美人。

图源晓琳老师

  一个月看似很长,说短却足够让心里的种子发了芽。课程结束时才惊觉,除了妆发,我们竟还悄悄记下了许多:奢华的朱钗、优雅的珠串、精致的耳环、精巧的绒花,和让人绚丽的睁不开眼睛的孔雀公主头冠,这些居然都是出自老师们之手,无不让人大开眼界。 看着海欢老师穿针引线固定珠串,晓琳老师对着镜子反复完善妆面细节,莫莫老师五六个小时一言不发专心打磨发套的弧度,“匠人”精神的意义在此刻具象化 ,那是把时光揉进指尖的耐心,是让美在细节里生长的坚持。

图源晓琳老师

  过去生活忙碌又理性,从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是新鲜稀奇的,亲身体验化妆技艺的柔美浪漫,也触摸到绒花、绢花工艺的代代传承的温暖。

  所以,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066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