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突围之路:25年后的我们

  恰逢香港回归25周年,西安交大王树国校长在22届大学生毕业典礼上,与毕业生做了个约定,25年后在交大再相聚,遇见更好的自己。

  王校长在脱稿演讲过程中,借用了汪国真的一句诗词:我不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但只顾风雨兼程;

  借诗词寄期望于大学生,抓牢中华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敢于向困难挑战,成为社会的贡献者。

  推倒重来,从毕业后的当年,25年后,如果我们相聚湖南科大母校,要向老师做一份述职报告,我们战胜了多少困难,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又做出了哪些贡献,无疑这份报告难以精采。

  面向未来,如果再过25年,又会是什么样的自己呢?

  最近有点内心低迷,提不起精神;我想这种现象,要尽快成为过往。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要有自己的使命,要有价值存在,责任担当以及独特的标签。要着眼于当前,但更要放眼于未来。

  我们处在【数字化转型、流程IT建设】的浪潮中,仍与趋势同行,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

  在项目管理上,我们要将过程管理流程化、标准化,以实际项目为案例,验证、补充这套项目管理方法论,项目管理方法论虽非常成熟,但要将之做好,也非易事。

  指标不好、流程不好、IT不好,都要落地项目;项目是提升组织能力、打通价值链的重要手段,也是沙场练兵的平台;

  在流程建设上,我们要观流程活动全貌、要评估活动的在线率,要梳理职能型流程和端到端流程,要细化流程要素,并梳理甚至流程活动的标准化操作手册;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探索、并沉淀流程建设的方法论;

  在日常需求管理上,最重要的事,要找到需求在流程活动中的位置,要形成需求对流程IT建设的补充和完善;

  在项目管理、流程IT、日常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要有能力评估流程IT建设的成熟度,要能观业务全貌,形成年度流程IT规划的方法论。

  其实,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企业流程IT的建设,将之越看越简单、越看越清晰,使之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这是时代的趋势,我们要珍惜身边的平台,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叠加,不断超越过往。

  25年后,希望流程IT建设能成为我们的标签,并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贡献绵薄之力。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119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