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可以自行恢复吗?答案可能和你想到不一样

刷牙时总觉得牙根有点 “凉飕飕”?牙缝悄悄变大,连肉丝都容易塞进去?照镜子时发现牙龈好像 “退” 了一截,露出了原本被包裹的牙根?这些可能都是牙龈萎缩发出的信号。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牙龈萎缩困扰着不少人,而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它能自己长回去吗?

先搞懂:什么是牙龈萎缩?

牙龈萎缩,简单说就是包裹牙齿的牙龈组织向根方退缩,导致牙根暴露。

健康的牙龈像 “外套” 一样紧密贴合牙面,能保护牙根、固定牙齿,还能缓冲咀嚼时的压力。一旦牙龈萎缩,牙根失去保护,不仅会出现牙齿敏感(遇冷热刺激酸痛),还会让牙缝变宽牙齿看起来变长,甚至增加牙齿松动的风险。

牙龈为什么会 “萎缩”?

牙龈不会平白无故退缩,背后往往藏着这些原因:

牙周病是 “头号杀手”牙菌斑和牙结石在牙龈边缘堆积,会引发牙龈发炎(牙龈炎)。如果不及时处理,炎症会向深层发展,破坏牙龈和牙槽骨(支撑牙齿的 “地基”),牙槽骨一旦被吸收,牙龈就会因失去支撑而退缩

刷牙方式太 “粗暴”:用硬毛牙刷横着用力刷,或刷牙时力度过大,会像 “砂纸” 一样磨损牙龈,长期下来会导致牙龈逐渐退缩。

年龄增长的自然变化:随着年龄增长,牙龈组织会逐渐变薄、弹性降低,就像皮肤会衰老松弛一样,牙龈也可能出现生理性萎缩

其他 “隐形推手”:比如牙齿排列不齐(拥挤或稀疏)会让局部清洁困难,加重牙龈负担;长期咬硬物、单侧咀嚼导致的 “咬合创伤”,也可能慢慢 “拽” 退牙龈

关键问题:牙龈萎缩能自己长回去吗?

答案很明确:不能自行恢复

为什么?

因为牙龈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一旦因炎症、损伤或牙槽骨吸收而退缩,就像被 “削掉” 的皮肤无法重新长回原来的厚度一样,牙龈组织缺乏 “再生” 能力

更重要的是,支撑牙龈的牙槽骨一旦被破坏吸收,就很难再 “长回来”,没有了 “地基”,牙龈自然无法回到原来的位置。比如,牙周病导致的牙龈萎缩,本质是牙槽骨被炎症侵蚀后变矮,牙龈只能跟着 “下沉”;刷牙太用力造成的牙龈损伤,会让局部牙龈纤维断裂,即使炎症消退,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高度

不能自愈,但能 “止损” 和 “改善”

虽然牙龈萎缩无法逆转,但通过科学干预,我们能阻止它继续恶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先控住 “源头”:如果是牙周病引起的,必须先通过洗牙、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控制炎症。只有炎症消失,牙槽骨和牙龈才不会继续被破坏

手术能帮上忙:对于严重的牙龈萎缩(比如牙根暴露过多、敏感明显),可以通过牙龈移植术(取自身其他部位的牙龈组织移植到萎缩区域)或引导组织再生术(用生物材料刺激牙槽骨和牙龈再生),让牙龈 “覆盖” 部分暴露的牙根,改善外观和敏感问题。不过,手术效果因人而异,且无法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

日常护理是 “防线”:改用软毛牙刷,采用 “巴氏刷牙法”;每天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避免食物残渣堆积;定期(每 6-12 个月)洗牙,及时发现早期牙龈问题

别等严重了才重视: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牙龈萎缩的过程往往很 “隐蔽”,初期可能只是轻微敏感,容易被忽视。但等到牙缝明显变大、牙齿松动时,牙槽骨的损伤可能已经不可逆。

因此,一旦发现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牙根敏感等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 —— 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牙龈和牙槽骨的损伤,避免萎缩加重。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122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