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上学校 坎坷的经历

我心里面一直牵挂和担忧的一件事情终于落地了,就是我们家小娃终于上到小学了,而且去到了跟哥哥同样的小学。也就是说,我们家楼下旁边的伟伦小学。
伟伦小学是圣公会旗下的一个小学,圣公会办学蛮多,很多学校也算是名校。最重要的是,它是在愉景湾唯一的公立学校。在我们这个校网里面,有两个公立学校:一个在愉景湾,一个要坐船去到坪洲。如果这两个学校都去不到的话,我们就可能要去到很远的地方去读小学。
6月中旬,我们作为候补生去做了小学的面试。当时看到好多熟悉的面孔,包括学校老师、社工和家长,他们都很奇怪:“你怎么今天也来这里啊?”我说:“我们娃要上学,我们家小的要上。”他们说:“你们不是哥哥在这吗?”香港有个传统啊,只要哥哥在一个学校,弟弟基本上会进到这个学校。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局,他们都会优先让弟弟进到哥哥这样的学校。
但是我们怎么错过呢?因为我们哥哥去年10月到11月份才通知我们“你有学位了,可以过来了”,让他11月份去上学。而那个时候,已经在深圳上了几个星期了,我们还是在想这一学期在深圳上完吧。所以到了今年的2月份,我们才在香港入学哥哥的小学。而同时,弟弟去了东涌的幼儿园,这几个月过着非常开心的每天要坐校车的生活。
正当我们庆幸两个孩子都上学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提醒我们:“现在他们已经K3了,你们要马上申请注册证,要申请小学了。”而且基本上已经错过了。申请小学在什么时候呢?听说有些小学在提前一年,也就是这个时候,就开始预备招生一批明年9月份要上学的孩子了。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刚刚参加了教育展,甚至还不知道有愉景湾这个地点。
错过了学校的第一轮呢,就是教育局的派位。我们家小的一个幼儿园同班同学,中韩混血儿,我们家老是说这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们家就住在我们旁边,隔壁几栋。那个小朋友第一轮学校没选上,然后就等到9月份,交了教育局的注册材料,教育局来派位——诶,把这一轮给派上了。教育局什么时候派的呢?去年下半年。当然这不止一轮,还有一轮,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去交资料。
虽然那个时候哥哥的学校确定了,但是弟弟的幼儿园都还没确定,我们也没有这个信息,这个也错过了。于是我在老师的提醒之下,3月份跑了一趟教育局,在九龙塘那个地方。教育局说:“不好意思,你们已经错过了,我们只能当成候补先放在这。”
在今年的6月初,第二轮交资料的那些人的派位结果出来了。我们当时特别兴奋,网上去查,因为我们3月份交的资料嘛——哎,没有我们的名字。再打电话给教育局确认:“哦,这一轮也没有我们。”
但教育局还有一轮,叫lucky draw——抽签。我听到“要抽签”,我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万一把我们弟弟抽到很远的地方呢?后来才发现,他也是根据校网抽签的,我们就要么是这个学校,要么是要坐船那个学校。
坐船那个地方我还没去过,听说风景优美,就在旁边,其实没多远。但是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才有一趟船,过去的时候也特别不方便。关键是我们刚来香港,下半年应该是我们要冲刺、我们创业业绩的时候。孩子们上了学,我跟太太就可以努力在家里工作了。
学校就说:“你现在就可以先来面试。”结果我们有了面试,也在等这一轮抽签。没想到抽到了另外一个学校,我当时心里哇凉哇凉的,你知道吗?我就觉得,我们来到香港好不容易啊。我在路上我都想哭了。
我这种类型的哭,我是见到我爸爸——当年那个钢铁男儿哭过的唯一一次。就是我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的时候,我爸跟我妈终于住在了一起。那个是因为以前户口制度的原因,两个人要在单位里面调,有人跟你对调,你才能调到一个地方。最后,我爸跟我妈在我出生的时候调到了两个不同行政区,挨着的地方,虽然只有20多公里,但是每天只有几趟车,所以我爸也不能每天回来。他们就一直盼望着两个人能够住在一起、全家能够团圆。
在我9岁的时候,两个人才住在一起,而我就这样插班进了三年级。进去了之后,学校规定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个要多交钱、那个要多交钱,后来搞得我爸特别的囧。他那一天就在单位的藤椅上,他就在那瘫着。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瘫着,我就去找他:“我说爸爸我们回去了。”结果我看到他盯着我,眼睛红红的,泪水就biu,就这样飙了下来。
我当时在九龙塘拿到这个的时候,我的心情也是这样。我在想,在香港确实好不容易啊。
接下去说回我们,拿到这个结果之前,前几天的面试也在学校的大礼堂——我们特别熟悉的地方。每周要去那里聚会,我也经常去那里做家长义工,参加他们的活动。而那一天,我第一次感受到礼堂如此的紧张。分了五个桌,每一个桌有两个老师在面试,先面试孩子,然后面试家庭。
孩子都小小的,我们家孩子去,刚开始我感觉他什么话都没有说,老师问的问题他好像愣在那了,发现他开始有肢体动作了,他说话了:“啊不,不知道哎。”我一下子放心了。后来也来问我们的问题,两个老师的其中一个,我们之前打过交道,他的普通话好像不是特别好,这也让我更加担心。
结果一坐下来,我们大家一聊都很开心。老师说:“你们家娃,为什么教育局没分到这啊?不是哥哥在这吗?”还夸了我们家娃写字写得好看——这个在我上一集视频我也讲过了。
按照例行公事要等通知,两个老师这样跟我说:“我们不能保证给你确切的答案,不过我们特别希望你们进来。因为你是脱口秀演员,我们也想看你的脱口秀。而且希望你以后跟我们的孩子多分享一些脱口秀啊。”
那一天我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个独特的人,真好。我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这条路真的很不容易,但是能被人认可的那一瞬间,我还是觉得真值了。
值了。香港需要这样的文化。
后面短期在香港能够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对于长期,我是真的很有信心。香港各行各业的人也需要在文化的根基之上,懂得怎么样更好的表达自己。无论是金融行业、教育行业、科技行业,还是普通的市民,我相信我们共同可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130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