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高手,都在狠练基本功
老舍先生曾在《老舍谈写作》里专门写过一篇《多练基本功》,还开玩笑说:“我几十年的写作秘诀在这里了!”
我仔细研究了这篇文章,把老舍先生亲授的“写作基本功”整理成了超详细的干货笔记:
从“写一人一事”开始,打牢
这是老舍先生反复强调的核心!很多新手一开始就想写鸿篇巨制,但往往“有一肚子故事写不出来” 。为什么?因为基本功不牢。
练习方法:
别贪多求大: 先别急着构思复杂的小说或剧本,就从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或者一件你亲身经历的事开始 。
追求完整: 目标是把“一个人”写得活灵活现,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这能有效锻炼我们对结构和叙事的掌控力 。
细致入微: 仔细观察这个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标志性动作,随时用“微型笔记本”之类的工具记录下来,让人物不再是纸片人 。
养成“鹰眼”,随时观察与记录
写作不是闭门造车,素材都源于生活。老舍先生认为,一个好的写作者必须是个好的观察家。
练习方法:
刻意练习观察: 今天的天气有什么特别?路边小店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对话?地铁上人们的表情是怎样的?把这些都当作练习材料 。
随时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观察到的细节、听到的趣闻、瞬间的感悟都记下来。这些零碎的片段,日后都会成为你文思泉涌的宝库 。一开始可能不习惯,但久而久之,就能养成抓住生活要点的敏锐直觉 。
语言要“顺”,像演员练嗓子一样
文字不通顺,再好的故事也无法打动人。老舍先生把语言练习比作戏曲演员天天吊嗓子,是每日必做的功课 。
练习方法:
万物皆可练笔: 不仅仅是写文章,就连记日记、写便条、发信息,都可以有意识地推敲字句,力求“文从字顺” 。
锤炼动词: 老舍先生建议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这样能让文字充满动感和力量 。
活用修辞: 学习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能让你的语言立刻生动起来,富有画面感 。比如,可以专门做比喻写作练习,描述同一个事物,看能想出多少种新颖的比喻 。
文字要“简”,做到少说多意
简洁是力量的体现。老舍先生强调,文字要简练,能用一句话说清的,绝不用十句 。这背后是强大的概括能力和知识储备。
练习方法:
练习概括: 读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后,尝试用一两句话概括其核心内容。
敢于割爱: 写完一段话后,回头看看哪些词、哪些句子是多余的,可以毫不留情地删掉。目标是每个字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
丰富内涵: “少说多意”的前提是“多知多懂”。广泛阅读,深入思考,才能在表达时游刃有余,选择最精准的词语,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
“多改多念”,千锤百炼出好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老舍先生非常看重修改的功夫。
练习方法:
反复修改: 写完初稿绝不是结束。要像工匠打磨玉器一样,一遍遍地修改,剔除瑕疵,调整语序,优化逻辑 。
朗读检查: 把写好的文章大声念出来!这是检查语句是否通顺、节奏是否和谐的最佳方法。很多时候,眼睛看不出的问题,一读就能发现 。通过朗读,你能直观地感受到文字的音乐性。
“死功夫”要下足,坚持不懈
写作没有捷径,唯一的秘诀就是“勤”与“恒”。老舍先生直言:“练基本功的功夫应该比创作的功夫多许多倍” 。
练习方法:
每日必练: 无论多忙,每天都要挤出一点时间来练习。哪怕只写几百字,也是在为你的写作大厦添砖加瓦 。
持之以恒: 正如老舍先生所说,“铢积寸累,日就月将,才能水到渠成、融会贯通” 。不要期待一夜成名,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缓慢而扎实的过程。
老舍先生的这套方法,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理论,全都是朴实无华却招招致命的“硬功夫”。他并没有严格划分什么进阶阶段,而是强调这些基本功需要贯穿始终、常练常新 。
我是晓晓,终身写作者,《红楼梦》爱好者,类风湿女战士,宝妈。来链接我,一起开心写作,认真搞钱,享受生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