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页间的修行

       摊开一本泛黄的书,指尖划过凹凸的字迹,仿佛触碰到另一个灵魂的脉搏。读书于我,从来不是任务式的浏览,而是一场静默的修行,在文字构筑的世界里,我们与古今对话,与自我重逢,最终在墨香中完成对生命的重新打量。

       读书是打开世界的万能钥匙。年少时读《西游记》,痴迷于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总幻想拥有一根金箍棒;成年后再翻,却在唐僧的执着里读出了信仰的力量,在八戒的世俗中看见人性的真实。同一本书,在不同人生阶段生出不同感悟,恰如同一扇窗,推开时的心境不同,望见的风景便有了天壤之别。读史哲,能在朝代更迭中看清兴衰规律,明白“以史为鉴”的分量;读文学,可在人物命运里体察人情冷暖,懂得“共情”二字的温度。那些书页间的文字,像一颗颗星子,终将在我们心中连成照亮前路的银河。

      读书是对抗浮躁的定海神针。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的碎片快感、社交软件的即时反馈,让我们习惯了浅尝辄止的满足。而一本需要沉下心来读的书,恰是对这种浮躁的温柔反抗。曾在深夜读《瓦尔登湖》,梭罗在湖畔的独居生活,没有喧嚣的应酬,只有自然的呼吸与内心的独白。合上书时,窗外的车水马龙似乎都慢了下来,忽然懂得:真正的平静从不是逃离世界,而是在纷扰中守住内心的秩序。读书的过程,就是学着与自己独处,在文字的浸润中,让焦虑的心得以安放,让凌乱的思绪渐归澄澈。

       读书最动人的,是它教会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三毛在撒哈拉的沙漠里,用书籍对抗孤寂,最终写出了滚烫的生命之歌;苏轼在贬谪途中,于书卷中汲取力量,方能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那些读过的书,不会像食物一样被消化殆尽,而是化作骨血里的养分——或许是面对困境时的一份坚韧,或许是待人接物时的一份宽容,或许是看待世界时多出来的一个维度。就像种下的树,起初不见其长,日久却亭亭如盖。

       书架上的书越积越多,像一座不断增高的山。攀登这座山的过程,我们未必能抵达顶峰,却在每一步向上的跋涉中,拓宽了生命的疆域。读书的意义,大抵就在这里:它让我们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出了无限的可能。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198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