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松做好基层党支部负责人
做好党支部负责人,核心是把“四个意识”融入日常、落在实处,让支部真正成为战斗堡垒。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做“定盘星”。要把准政治方向,每月支委会先学党章党规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确保议事决策不偏航。比如讨论乡村振兴项目时,先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要求校准方向,杜绝“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的倾向。遇到复杂问题时,用“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作为判断标尺,让党员群众看到支部的政治定力。
二是强化大局意识,当“黏合剂”。基层事杂,要跳出“一亩三分地”。社区支部要联动物业、辖区单位搞“共驻共建”,把垃圾分类、养老服务等民生事纳入“党建+网格”体系;农村支部要对接乡镇党委,把土地流转、矛盾调解等工作融入全镇发展大局。在支部会上推行“议题联审”制,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先问“是否有利于全局工作”,比如协调广场舞噪音问题时,既保群众健身权,也护邻里安宁,用大局观化解小矛盾。
三是强化核心意识,筑“主心骨”。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把“两个维护”转化为具体行动。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打折扣,哪怕农忙时节,支部党员大会也坚持先学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论述;开展工作时,主动向上级党委请示汇报,比如发展党员、大额经费使用等,既守规矩又借势借力,让党员感受到“党中央的决策在基层有回响”。
四是强化看齐意识,作“排头兵”。要求党员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带头参加“三会一课”,哪怕出差也补学补课;带头联系群众,每周至少3次走访困难户,把他们的诉求记在“民情本”上,在支委会上专题研究。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像疫情防控、防汛救灾时,第一个站出来说“我先上”,让党员看有标杆、学有榜样,形成“跟我上”的凝聚力。
说到底,支部负责人的“四个意识”,就体现在把方向、聚合力、抓落实的每一件小事里,让党员服气、群众信赖,这才是合格的“领头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