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分析 – 设计 – 评价 – 反馈的闭环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 程设计、教学技术设计、评价目标确定与方法选择、形成性评价设计和总结性评价设计等内 容,可以分为:分析—设计—评价—反馈修正四个环节,每个环节有着不同的要素。
(一)分析:教学设计的基础
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需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有知识技能、认知机制等。对小学生而言,要关注其学习兴趣特点和语言基础,为后续目标与策略设计提供依据。
学习需求分析:确定学习目标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目标需结合社会与个人发展需求,形成 “长期 - 中期 - 短期” 的目标体系,如课时目标需符合学生学习能力,避免急于求成。
学习内容分析:明确学生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及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英语教学中需重点分析语义、语境和语用内容,尤其不能忽视语用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设计:教学设计的核心
设计环节需围绕教学目标、策略、过程和技术展开。
教学目标设计:以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小学英语目标应侧重兴趣培养和基础语言能力,避免超出学生认知水平。
教学策略设计:基于目标、内容和学生特征,包括教学过程序列、活动组织形式等。例如,可采用游戏化活动提高小学生参与度,合理划分课时、安排教学顺序。
教学过程设计:对英语教学尤为重要,可采用任务教学模式,包括 “任务介绍(明确目标)- 任务准备(接触与吸收语言)- 任务完成(语言输出)- 语言巩固(强化内化)” 四环节,符合小学生 “学用结合” 的认知规律。
教学技术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如音频、视频),避免 “为技术而技术”。小学英语可利用动画、儿歌等媒体增强趣味性,辅助语言输入与练习。
(三)评价:教学设计的检验
评价需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用于学习过程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表现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如小学生的单词认读熟练度、课堂参与度等。
总结性评价:侧重学业成就,试题应以语境化应用型题目为主,合理搭配主客观题,避免孤立考查知识记忆,如设计 “购物对话” 情境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四)反馈修正:教学设计的优化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设计,是提升有效性的关键。教师需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如学生对某一语法点掌握薄弱,可调整后续巩固策略,通过更多实例或练习强化理解,确保教学目标最终达成。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需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科学分析、系统设计、多元评价和及时修正,实现 “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发展核心素养” 的最终目标。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