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能力提升:用人有道,莫让人才枯竭(上)
奥美公司创始人奥格威提到自己成功的秘密就是:第一,选择客户的原则;第二,用人之道;第三,快速成长的方法。可见,用人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用人,对很多老板和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很容易用人没有用好,反而把人用废了。老板、管理者在用人时,很容易出现这3个误区。
一、用人时的3个误区

1、扩大用
在公司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能力不到位,但我们拼命把他扩大用。你自问一下,你有没有这样做过,一个人明明连经理都做不好,你把他提拔成总监,他明明只具备总监的能力,但你把他提拔为了区域经理。你看,这就叫扩大范围用。其实扩大范围用人,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根本不可能等到这个人完全成熟后再去用,所以很多人才都是使用中培养出来的,要开着飞机换引擎。对那些高潜的人才要大胆使用,否则他永远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扩大用是没有错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扩大后,有没有对他进行培养。公司每一个层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提拔他后,他在半年或者一年之内没有把他的能力提上来,这个人待在不胜任的位置上,绝对会出大问题的。而且,他坐的位置越高,往往产生的危害也就越大,因为他是需要做决策的,而没有这个能力,一旦决策失误,会对组织产生极强的破坏性。你一旦发现他不合适,就会对其降职。但在我们的文化里,能上能下难以实现。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非常困难。要给他降职,你会发现涉及到了他的尊严问题,伤害了他的面子,无论怎么处理,他大概率会离职,反而把人用废了。所以扩大用是没有问题的,误区就在于你提拔他后,没有做好风控,最后跑偏了。所以核心就是你要根据岗位的胜任力进行培养辅导,让他能做到德配位。
2、榨干用
用人常见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把人榨干用。很多老板用人,都习惯性把公司里的人,尤其是老人榨干,从来不给它喂草,只知道挤奶。而我在拜访客户的时候,也有很多老板跟我抱怨,说他们公司里的老人不好用了。他们还问我:“Cherry,我的老人不好用了,他们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我是不是要淘汰他?”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问他们一句话:“你在他身上花了多少时间去培养他?你在他身上花了多少钱去培养他?”听见我的问题,他们都会沉默。其实,大多数公司都是不培养人的。他们把人当成工具,不行了就换。但这样,一方面没有视人为人,公司里文化氛围不好。另一方面频繁的汰换,也沉淀不下来人才。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雇佣的是整个人,不是一双手。”所以一定要在用人的过程中培养人。而培养人,也是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投资。
举个例子,国外有一家公司叫做CATP,中文名叫做剑桥技术合作公司,这家公司很厉害,《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美100家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它位列第84名。这家公司厉害在哪里?就在于它拥有着一大批优秀的老员工。为留下公司的老人,这家公司的老板每年都拿出公司销售收入的7%来进行人力培训,平均每个员工每年的花费为10000美元。为什么要花掉这么多钱来培训员工?因为,这是留住公司老人的有效手段。这家公司的老板认为,每个人在一生中大概要从事7种不同的工作。员工寻找的是能够不断发展他们技能的雇主,而公司要尽最大努力来满足他们的要求。CATP这么做,ROI(投资回报率)也是惊人的。调查发现,在CATP公司,新进来的员工中大约有1/3的人是由公司的老人介绍进来的。而老人们创造的业绩,和年轻人几乎没有差别。所以,不要榨干用。榨干用,容易把人用废,而是要在用的过程中去培养人。
3、不敢用
很多领导不敢用人,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①自负
他虽然是领导,坐在管理岗位,但他还没有管理意识,他依然还是业务员的思维,认为自己是最强的那一个,所以总是自己亲自上手。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团队拿结果,但他自己干,大包大揽,结果反而成了下属的下属。
②恐惧
他不相信别人,害怕别人把事情搞砸。之所以不相信,很可能是之前员工已经犯过错,他给员工贴上了标签,认为员工“不行”,对员工的判断形成了定式。
我们一旦对一个人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以后,哪怕这个人变化了,我们也很难以发展的眼光去看人。一个人有能力,但你没有用好,其实也阻碍了他的成长。这就是常见的3个错误的用人方式。没有用好人,反而容易把人“用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