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聚
这里的小聚不是人们在一起聚会,是因为聆听红楼的讲座,而把一些名家聚在了一起。
最早听红楼讲座,还是缘于微信上某位朋友的推荐,如获至宝——蒋勋老师讲红楼梦,听了至少三遍。
他那儒雅的嗓音,悲悯的情怀,直击心灵深处。蒋老师的主要观点,就是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佛经,宝玉对人的平等和关爱就如佛对众生。
听完后第一次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的解读中,曹雪芹从不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每个人都有不得已的处境,就连最令人讨厌的赵姨娘和贾环,龌龊的贾瑞等都有令人同情之处。
因为蒋勋老师本人是“美”的传播者,你能感受到他的历尽千帆,博学多思,从容雍雅。讲座像聊家常似的娓娓道来,语言平实恬淡风趣,适合不同层次的听众。
年轻听众可能比较喜欢欧丽娟老师,她讲的最全面、详细,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去分解红楼梦。比如从神话传说;谶语式的表达;各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等全面深入剖析,当然,她是针对台大的学生讲座。
欧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查阅了很多资料,下了很深的功夫,所以作为学习,还是受益匪浅。从课堂反映来看,她的讲座深受学生欢迎,我也很喜欢她讲课的风格,还模仿用在自己的课堂上。
特别是她几乎每场讲座都能从红楼梦人物中得到启发,强调人要做个君子,“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做个高雅者而非流俗者;人不仅要完成自我,更要超越自我等等,给人很多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启示。听了以后,你也会对自己有所要求,精神为之振奋。
当然欧老师有她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红楼梦就是一部贵族小说,并没有所谓的反封建;黛玉不是孤女,而是宠儿;宝钗不是冷美人,心机重,而是有修养,识大体,有君子之风;袭人不是告密者;晴雯有准姨娘的自觉,被骄纵坏了......等等。
我想,我们听讲座,是在自己原有浅薄认知的基础上,聆听别人的见解来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反驳。红学大师俞平伯说过:“《红楼梦》的的确确,不折不扣,是第一奇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不同的观点才是正常的。
幸运的是,最近在B站偶然刷到了白先勇先生的红楼梦讲座,也是继1999年他退休多年后,于2014年又被台大聘请去给学生上课的讲座,目前正在听。
白先生说,《红楼梦》中的哲学思想,是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所以比哲学专著更吸引人,在《红楼梦》中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兼容并蓄。
先生认为我们中国人的一生也是集这三种思想为一体的,年轻时追求功名,是儒家;中年受到一些打击和挫折,转向道家;晚年历尽沧桑,到了觉悟和放下的时候,进入了佛家的境界,“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小说中也在不断阐述“入世”和“出世”的辩证思想。
说来惭愧,白先勇先生的书《细说红楼梦》买了很久了,还没有翻开,但他有一段话却引人深思:
我觉得,念过《红楼梦》,而且念通《红楼梦》的人,对于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中国人的文学艺术,和完全没有念过《红楼梦》的人相比,是会有差距的。
——白先勇
念过《红楼梦》,但仅是当作小说来看,关心的只是人物的命运,唏嘘感慨一番而已,还远没有到念通的境界。
但愿聆听了名家的讲座后,会超越小说本身,站在另外的角度、高度去思考,去领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2025.8.7
共有 0 条评论